反向带娃之我是炮灰的爹(快穿) 第178节(2 / 2)

皇帝为昭华公主考虑得可谓十分周到了。

这几位皇子们的生母, 也都被皇帝给降了位,禁了足, 她们被严加看管, 根本没法再联系自己的人手做些什么。

皇帝亲自下场出手,对皇子们和后妃们就是天然的降维打击。

有皇帝的支持, 昭华公主被册立为皇太女,反对者几乎没有,因为可能会反对此事的朝臣全都被皇帝给提前发落,赶出朝堂了。

剩下的官员看见前车之鉴后,就算心中不满,也不敢开口反对。

昭华公主被册封为皇太女一事,顺利进行,一应册封仪式比正式册封皇太子还要盛大,毕竟这是国朝第一位皇太女,皇帝下令要大办册封仪式,不能委屈了他的爱女,于是这里增加一点规格,那里盛大一点,最后皇太女的册封大典倒是更胜于皇太子的册封大典了。

皇太女已立,昭华公主便是国朝名正言顺的储君,又有皇帝的信任器重,她光明正大的组建自己的东宫班底,威势日益见长。

因为册立皇太女一事,上行下效,勋贵家族中请立嫡女为世女的人家越来越多,而民间自立女户,女子当家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

科举考试中,参加的女子数量也渐渐增长。

虽然最终金榜题名的进士之中,依旧是男子占了大多数,但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女子上榜率极高,几乎大半都能成功中进士。

因为这些女子敢来参加科举,都是学识过人,胸有成熟之辈,她们不似男子,参加科举考试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她们作为女子参加科举考试,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旁人对她们性别的轻视,对她们参加科举的异样目光,这些压力让她们比那些参加科举的男人们更想考中,更加努力用功,且更加的慎重小心,若无绝对把握,是不敢轻易下场一试的。 男子若是科举落榜,只会被人安慰劝一句再接再厉,下次重新来过。

而女子若是科举落榜,却会被人洗脑:女子本就不擅读书,女子本就不该参加科举,落榜了就该认清自己,老老实实回家准备嫁人,相夫教子。

因此能来参加科举,并且走到最后会试殿试这两关的女子考生,都是心性坚韧且既有把握的才女。

而这些才女在成功入仕为官后,会自然而然的投入皇太女的麾下,她们天然拥护代表着女子当政的皇太女殿下,是皇太女最忠实的拥趸。

皇太女也的确更信任女官,因为男官是为了从龙之功的利益来投效自己的,他们效忠的是储君,若是换了其他皇子当储君,他们也能改弦易辙。

但女官不一样,她们效忠她是因为她是女子当权的最高代表,她的存在便是所有自立自强女子的一面旗帜,若是换了其他皇子当储君,必然是不肯用她们这些女官的,甚至可能还想把她们收入后宫,只要她们还有政治仕途上的抱负,就绝对会无条件支持皇太女的统治。

随着科举入仕的女官越来越多,皇太女麾下的势力也越来越大。

女子在朝堂上有了影响,自然而然这份影响力还会逐渐蔓延到军队中。

皇太女组建了一支娘子军,在司源的劝导下,她没有天真的将女兵与男兵混合,毕竟这个时代女子地位不高,就算是出了一个皇太女,在军营那种地方,若是让女兵与男兵混合,只怕会出男兵擅闯女兵营帐的丑闻。

倒不如将男兵女兵分开训练,分开拉练上战场,女将统管女兵,男将统管男兵。

女子在身体素质上是天生比男子弱的,但在司源拿出一份训练法之后,这些女兵只要肯吃苦训练,实力提升的上限并不比男兵差。

就像修炼世界和科技发达世界里,男女地位会逐渐平等,因为在没有修炼和科技的古代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根本原因是男人天生身体素质比女人强,在劳作和体力活以及武力值方面,男人比女人有天生的优势。

但在修炼世界,修炼资质是不论男女的,而修炼之后,男女之间天生的那点身体素质的差距可以轻易的被修为给抹平,大家只看修为高低,不看性别是男还是女。

科技发达的世界也是如此,科技发达就对体力和武力需求很低,很多体力活都可以用科技产品来代劳,女性在体力方面的劣势得到弥补,自然就地位上升。

司源提供的训练法,无论是女兵还是男兵都能练,只要肯吃苦就能练出效果,女兵的上限也不比男兵低,男兵的天然身体素质优势被抹平之后,双方地位高低就看实力和战绩说话了。

皇太女对此极为惊喜,从此越发倚重司源这位成国公了。

不过司源已经渐渐的打算退出朝堂,让宁芙和第三代的宁熙走上台前。

宁芙在生下宁熙之后,就再没有继续生育,她重新捡起自己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四书五经等科举考试所需要学习的书本。

宁芙是个琴棋书画都很精通的才女,只是她以前作为女子没有科举资格,就基本不看科举相关的书籍。

还是后来她母亲程氏生了弟弟元哥儿,宁芙为了给弟弟元哥儿启蒙,才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等书。

不过这等元哥儿溺水而亡之后,她就没再继续学下去了。

现在女子能参加科举之后,宁芙自然要捡起曾经的书本继续学下去,因为她也想参加科举,入仕为官。

本来宁芙可以仗着司源的余荫入仕为官的,但她心高气傲,不愿意被人当成是关系户走后门的,她想靠自己的本事入仕为官,堂堂正正的站在朝堂上,让所有人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她父亲就算没有儿子又如何?她这个女儿也能做得比儿子更好。

宁芙骨子里就有一股狠劲儿,拿出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劲头,把她的夫君林承期都看得心中惭愧,自愧不如。

宁芙最后顺利的考了科举,并且中了二甲进士。

在得知宁芙中了进士之后,程氏在贺喜声中喜极而泣。

她从未想过自己竟然还有今日的畅快。

曾经因为生不出儿子,以及儿子死后自己没了指望的绝望和痛苦,似乎都已经是前世的事情了。

程氏心中只有为女儿骄傲的份儿。

就连程氏的娘家人,如今也对她纷纷称赞:“你真是生了个好女儿啊,谁说生女儿不如生儿子的?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女儿,那真是比生十个八个儿子都要让人欢喜。” 程氏的大哥大嫂都面露羡慕,他们当然羡慕,因为他们俩虽然有三个儿子,但一个成器也没有,也就嫡长子被他们教养严格,考了个秀才功名,然后死活考不上举人。

剩下的嫡次子和嫡幼子就更别提了,娇生惯养,吃不了读书的苦。

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了,就更别提习武的苦了,估计以后只能当个混吃等死的富贵闲人,指望他们有出息那是不可能的。

以前他们还为程氏这个妹妹担忧过,觉得她没了儿子,将来过继来的嗣子又不是亲生的,老了老了晚年日子未必好过。

却没想到小丑竟是他们自己。

程氏虽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但这一个女儿就比他们三个儿子更优秀更孝顺了,特别是这个女儿还给程氏生了一个同样很优秀的孙女宁熙。

程氏的大哥大嫂简直羡慕嫉妒得眼睛都要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