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2)

秋不至 冷有佳 1543 字 2个月前

突然,上课铃打响了,同学们都不见了。

方夏回到教室,也没找到其他人。

空荡荡的教室里,就只剩下她一个人。

方夏惊醒,被吓得满头都是汗。

噩梦醒来之后,方夏久久无法入睡。

她躺在床上,回想起自己以前上学的日子。

青平村里本来没有学校的,是某个大城市的有钱人看中了这里,说这里山清水秀,很适合养老,就在村里修了房子,顺便在这里捐了一个小学。

说是学校,但其实只有一排低矮的平房。

但那砖石垒成、水泥刷墙的房子,在一片片黄泥土墙的房子里,显得格外漂亮。

它面积不大,只有几间教室,却足够装下村子里上学的孩子。

它并不精致,但却是山外世界的象征,更是知识的象征。

方夏小时候就在这个小学里读书。 小学里只有两个老师,管不过来那么多学生,就把年纪不一样的学生安排到一起坐。

这样,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就可以教年纪小点的学生。

学校也没有食堂,学生们每天把米和红薯放进饭盒里,带到学校里,老师中午会升起锅灶,把大家的饭一起蒸出来。

很简单的饭,并不丰盛,但大家还是在教室里吃得津津有味。

可这样的日子还没过到一年,就戛然而止。

谁也没想到,夏季的暴雨和洪水,直接将小学夷为平地。

这下,村里的孩子不得不长途跋涉,去更远的地方上学。

当然,方夏也一样。

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不得不天不亮就起床开始走山路。

外婆心疼方夏,想让方夏多睡一会儿,每天都早早起来收拾好方夏的小书包,然后坐在床头,动作轻柔地给方夏梳头发,等头发编好,这才喊方夏起床穿衣服。

清晨的山间还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祖孙两人,穿行在蜿蜒的小路上,手里拿着前一天晚上做好的玉米面馒头,一边赶路,一边吃饭。

等把方夏送到学校,外婆又走回家去,给家里的鸡喂食,给地里的庄稼除草施肥。

学校门口有两棵大槐树,每天傍晚放学,方夏一出校门,就能看见等在槐树下的外婆。

走山路回家到家时,天已经黑了,把中午剩的白饭用开水泡一下,再拌上酱油和泡菜,匆匆吃上两口,就算是晚饭。

第二天一早,又继续重复前一天的程序。

因为能上学,能读书,所以一切的辛苦,似乎都显得不那么辛苦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方夏读完小学,去镇上读初中。

初中是寄宿制学校,就不用每天都早起奔波了。

苦难的形式也随之改变。

-

晚上东想西想的结果就是,方夏第二天睡过头了。

幸好烧烤店今天是烧烤店歇业休息的日子,睡个懒觉也没耽误事。

赵婶在给小敏洗衣服,小敏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因为昨天破天荒地写了很多作业,所以赵婶奖励小敏好好玩半天,下午再继续看书。

前几天还不觉得,但今天小敏也在家,方夏就愈发觉得自己这个外人显得非常多余。

说不定有她在这里,赵婶想跟小敏说句贴心话都不方便。

反正也无事可做,方夏决定出去走走。

方夏去拿了手机和钱包,跟赵婶打好招呼:“赵婶,我想去镇上转转。”

“行啊,你来了也有好几天了,到处转转也好,早点回来,别太晚就行。”

“好。”方夏下了楼,先随便找了一家米粉店吃了午饭,然后就绕着镇子散步。 云江镇隶属于嘉川市,镇子不大,经济也算不上发达。

镇上住的人还挺多,但镇子周围的山村里,常住的就只剩下一些留守儿童和老人了。

一条河将镇子划分成南北两边,镇上的学校,都修在河对岸。

河这头,多是各种各样的店铺。

有供人消磨时间的茶馆,生意并不怎么好的奶茶店和炸鸡店,开得红火的小饭馆,十块钱三斤的水果摊,大喇叭一遍遍吼着“两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两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