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秋不至 冷有佳 1543 字 2个月前

凌晨一点半,烧烤店打烊,方夏清洗了拖布,来拖最后一遍地。

赵婶坐在一旁的桌子上,忙着数钱和算账。

手机支付在镇上还没有大范围普及,尤其是中老年人,比起在手机上操作,他们都更喜欢从包里掏出现金来结账,赵婶习惯了每天都把当天的账算清楚。

店里只剩下她们两个人,方夏忍不住打听起来:“赵婶,那个陈槐是什么人啊?”

“他啊,他就住在镇子后面的那座山上,平时在镇上的建材厂上班。”

“陈槐也是个苦命的孩子。”赵婶这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他家里也没别的亲人了,就剩一个奶奶。”

“他天天送的那些菜,就是他奶奶种的。”

店里的菜并不全靠陈槐家供应,赵婶见老人家年纪大了,种些菜不容易,价格也确实便宜,就答应下来,每天可以收些应季的蔬菜。

原本,陈槐洋洋洒洒地跟她讲了他翻墙、逃课、打架的“辉煌”事迹,方夏只以为,他和那些不学无术、早早辍学的不良少年没什么两样。

方夏想,陈槐之前应该跟她在街头碰到的那些混混模样的人的是一伙的。

他八成也会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顶着一头染得五颜六色的头发,再叼上一根烟,然后成群结队地游走在大街小巷,或是混迹在网吧和ktv,或是骑着摩托车疯狂地加速飞驰。

总之,他应该不是什么好人才对。

可是……想起他今天那副落寞颓丧的样子,方夏又觉得,他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人。

同一个人,身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属性呢?

他的性格,似乎并不像他的发色一样张扬。

方夏实在是看不懂这个人。

第4章

烧烤店里,除了方夏,还有两个员工。

其中一个,赵婶叫他小李,二十出头的年纪,中等个子,微胖身材,说起话来很风趣。

方夏就称呼他李哥。

李哥算是赵婶的亲戚,方夏听说,他好像读完初中就没再上学了,在家闲了一段时间,去学了烹饪,现在是店里的主厨。

另一个,是个三十多岁的姐姐,方夏叫她明香姐。

原本,店里还有一个打杂的女孩,但是前段时间回家结婚去了。

也就是那个女孩走了之后,赵婶重新招人,这才招了方夏来接替这个打杂的位置。

李哥和明香姐,都住在镇上,每天晚上都回家去住。

只有方夏没地方住。

赵婶见她一个女孩子,晚上单独留在店里也不安全,就带着她回家住,把家里原来用来堆放杂物的小房间简单整理了一下,摆了一张折叠床。

招聘上只说包吃,提供三餐,没说要提供住宿。

现在呢,白白让方夏住进了家里,赵婶觉得有点不划算。

想张口跟方夏算钱呢,赵婶又想,方夏毕竟年纪小,家里人也不管她,怪可怜的。 赵婶虽然精打细算,但也是个心软的人,很心疼方夏,实在是张不开嘴说要算钱的话。

算了,就让她住着吧,也是个命苦的孩子,何必去为难她呢。

但很快,赵婶就发现,让方夏住进自己家里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

-

赵婶的女儿小敏在镇上读小学,前段时间在山上的老家玩,这两天来了镇上,有时候会来店里写作业,然后晚上跟着赵婶一起回家。

大多数小孩子都不喜欢做作业,小敏显然属于那大多数里的一个。

在一旁擦桌子的方夏看小敏双手撑着下巴,瞪着练习册上的题目看了很久,却没有一点要动笔的意思。

方夏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随手指了指题干:“这道题不难的,你把这个未知数都移到左边去,不就能做下去了。”

“好吧。”小敏撅起嘴巴,虽然并不十分情愿,但还是拿起笔开始演算。

坐在一旁算账的赵婶,抬头看到眼前的场景,感觉自己无意中挖到了宝,笑得嘴都合不拢。

她这个女儿,她自己都管不了,平时再怎么让小敏写作业,小敏也不听,或者就直接把作业摆在面前装装样子。

没想到,小敏居然肯听方夏的话。

“方夏啊,你可真能干!”赵婶一把抢过方夏手里的抹布,“来来来,你就坐在这儿教她作业,这桌子我来擦。”

方夏虽然觉得有点怪怪的,但还是挨着小敏坐下。

-

许是今天多看了几眼小敏的作业,晚上,方夏梦到她也回学校上课了。

课间十分钟,她跟几个同学一起在教室门前的空地上跳皮筋。

旁边还有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有的在踢毽子,跳绳,大家都笑得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