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随军日常 第1节(1 / 2)

《六十年代随军日常》作者:秋天的果实

简介:

艾晓晨从2132年穿越到1962年刚丧母的林晓慧身上,来到票证年代随军到疆省的故事,慢慢适应时代特色

标签:年代 现代言情 穿越

第1章 未命名草稿

"啊 ",林晓慧呼的坐起来,摸摸头上的汗,撩起窗帘看天还黑着,又躺下闭着眼想起梦里被电线杆砸死时的恐惧。林晓慧确切地说是穿过来的,来之前叫艾晓晨。末世初显去超市抢购物资时被电线杆砸死的。

穿过来时是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这一天是林晓慧的母亲沈明玉去世的时间,林晓慧是在葬礼上被林大伯家的林美娟、林三叔家的林国盛联手推倒在墙上后换成她的。

现在是一九六二年,益县是鲁省的一个小县城,县城不大但工业很是发达。林晓慧的父母就曾在火柴厂上班,父母就她一个孩子,现在所住的房子是她母亲解放前买的,就连当时她爹在火柴厂的工作也是她娘花钱买的。五八年她爹因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死了,厂里安排她娘顶班。现在在她娘的葬礼上原主被两个崽子推墙上撞的一命呜呼了,然后换成了她。

等她理好记忆,火柴厂工会周干事问她要不要跟着叔伯生活时,林晓慧说: "不要,我娘说过我爹是入赘的,当时写有断亲文书的。我娘还说我家没有亲戚,只有街坊大娘婶子和厂里的叔叔阿姨可以依靠 "。

林大伯说: "你爹娘都走了,你个小丫头自己过活怎么行,跟前得有个大人照顾着,让你大哥大嫂搬过来和你做个伴 "。林三叔也赶忙说: "让美云也过来吧!俩丫头做伴 "。 "我娘说过了,我家没有亲戚 "林晓慧边说边朝棺材走去 "我娘还在这儿呢?当年我爹去世时,你们没有一个上门的,是怕我们孤儿寡母的拖累你们。我娘去了,你们一个个的倒是来了,还不是为了我家的房子和工作。当年写断亲文书时你们可都是签字画押了,我们不是一家人更不是亲戚 "。

周干事说: "既然晓慧不愿意跟你们生活,我们就按照沈明玉同志生前的安排,由我厂来监管林晓慧以后的生活。我认为当年既然已经买断血亲了,现在也没有必要再续了。希望你们以后不要来打扰孩子的生活,若是你们不听劝非要折腾,我会向你们单位领导反映的 "。

对穿成林晓慧这件事,艾晓晨一直弄不明白当时的她是死了还是没死。若说没死,可电线杆砸向她时的恐惧是刻在心里的。以至于一年多了夜里做梦还是吓醒。若是死了,现在成为林晓慧是怎么一回事,这成了个解不开的疙瘩印在心里。

听到鸡叫,林晓慧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撕日历牌,送走旧的一天,迎来新的一天。日历牌上清楚印着一九六四年三月一日,一晃到这儿已经一年多了。刚来时原身才十四岁,还在上高中,现在林晓慧已经十六岁了,高中毕业。她没有考大学,已经知道所处年代是六十年代,往后的历史进程多少也知道点,这个时期是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考上大学也上不了几年,还是用这两年时间赚点钱吧!

洗漱完,林晓慧梳头,要说来到这儿最满意的就是眼睛和头发了。眼睛不近视,离的远点也不会认错人了。头发又黑又长又厚,真是长都到腰了,想起句诗来: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每次梳头林晓慧都会自夸一遍好头发,爱死了。

开始做早饭,早饭做玉米糊糊,切点咸菜就是一顿饭。吃完饭后,刷锅洗碗,打扫屋里卫生。就听见隔壁王秀花叫 "晓慧、晓慧 ", "秀花姐我在呢 "林晓慧说 "有事吗 "? "待会我要去供销社买蛤蜊油,你去吗 "?王秀花问林晓慧 "我不去了 "。 "我听说供销社新来一批花布,去看看吧 "!王秀花继续道, "好吧!等太阳上高点我叫你一起去 "林晓慧答应了。

说完话没有回屋,去杂物间看看,杂物间的角落里放着一只大缸,里面放着粮食,最多的是玉米面,其次是高粱米,最后是白面,还有点黄豆。紧挨着大缸摆着三颗白菜,土豆、萝卜有六七个,红薯还有不少。这些菜是撑不到新菜下来,咸菜缸里的咸菜也不多了,正好去菜店看看有什么菜。

出来看太阳上来了,回屋封好炉子,每人每月三十斤煤球得省着点烧。穿戴好,虽然阳历三月份了天还是冷的狠。锁好门,走到王秀花家门口,叫出王秀花去供销社。王秀花问: "晓慧你怎么不去考师范,你学习好,不考可惜了 "。 "不考了,我爹娘不在了,家里困难 "林晓慧岔开话题 "秀花姐你要买花布 "。 "去看看,衣服都小了 "王秀花说。林晓慧瞄了一眼,发现王秀花胸部变大了,算算年龄王秀花今年十七岁了,是得打扮打扮了。

到供销社门口,见进出大多是妇女。王秀花拉着林晓慧往里走,到卖布柜台人还挺多的,这个六尺那个七尺的买。

王秀花问林晓慧买不买花布,林晓慧摇摇头不买。 "买块吧!你看这花布真好看,天热了做件布拉吉,你穿着保管好看 "王秀花看着布对林晓慧嘀咕着。林晓慧看着花布很是心动,可是想到自己以后赚钱需要本金得节省, "不买了,秀花姐你忘了我还在孝里呢 "?林晓慧笑着说 "秀花姐你做件布拉吉穿吧!那块蓝底白花的布很趁你的 "。王秀花犹豫再三说: "做件布拉吉少说也得一丈布,还是做件上衣吧!以后不穿了给秀娟穿 "。 "好,秀花姐你说了算 "林晓慧笑着说。王秀花买了六尺布,又去买了一个蛤蜊油。林晓慧也买了一个蛤蜊油,又买了一个瓶装的友谊雪花膏用了一张工业券。

俩人出来,林晓慧说去菜店看看有什么菜,到菜店见里面除了葱姜蒜就是虾酱、干海带、钩杠咸鱼,青菜的没有。

回家路上,俩人约好明天去西门赶集。到家后,捅开炉子,泡上高粱米。益县这地儿出产农作物种类很多,有麦子、高粱、谷子、红薯、玉米、花生、豆子。可粮食缸里就没有小米的影儿。

第2章 无标题

早饭吃稀的不顶饿,这时候就饿的咕咕叫。进卧室拿出怀表看时间十点半了,准备做中午饭。这块怀表是金的,表链是不知什么材质的。林晓慧一般是晚上拿出来上发条,白天基本是不用的,去卧室藏好怀表。

去杂物间拿出个萝卜,洗净剥下萝卜皮,萝卜切成丝放在盘里。锅里添上水馏两个二合面馒头,馏好馒头再开始炒菜。

吃过饭,洗好碗筷,用旧日历牌纸写下明天要买的物品,鸡苗、兔子、菜种、皂角、菜干,写好后放在布包里。

林晓慧拿出纸笔开始写文准备投稿,她来之前就是一个网络写手,只是她那时的写作风格和这时代是格格不入的,看过许多旧报纸才摸清这时代的文脉,以赞扬讴歌革命精神为主。她以妇女为题材写一篇反映妇女同志们在家里上孝敬公婆、下哺育儿女,在厂里加班加点的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文章。计划着三八妇女节前寄出去。

林晓慧真想再写几句替妇女同志抱屈的话,可不敢写了,明天就这寄出去。

晌午泡的高粱米,晚上做个高粱米水饭。锅里添上水煮开后倒入高粱米,煮熟后捞出来放在冷水里反复淘洗,清洗到高粱米一粒一粒的就行了。林晓慧把中午留下的萝卜皮切成丝加点酱油、醋拌好,高粱米水饭里加入自家做的大酱,吃着可香了。

早晨林晓慧还是被鸡叫醒的,拿着痰盂去厕所,这边家里没有厕所都是公厕。回来洗漱后,发现刘海挡眼睛了,找出剪刀,照着镜子比量着剪下去。早饭照常是玉米糊糊吃咸菜,吃过饭洗碗刷锅,把床单、枕套、枕巾、换下的脏衣服泡上。

听见王秀花隔墙叫她走,林晓慧答应着挎着布包,背着小花篓,锁上门。见王婶、牛婶和王秀花等着她,牛婶问她: "去赶集买啥 ",林晓慧说: "买点菜种、鸡苗 ", "我也抓鸡苗,他王婶你抓鸡苗喂不 "牛婶问王婶, "抓,我们都抓可得让他便宜点 "王婶说。几个人说着话来到集市上,跟着牛婶、王婶看她们买土布,土布黑、白、蓝三种颜色。牛婶和王婶嘀咕,王秀花也和林晓慧嘀咕,早知道就不和她们一起来。牛婶和王婶跟卖土布的讲价,最终卖土布让了一分钱成交,林晓慧看的津津有味。牛婶、王婶买了布带着她俩继续逛,见着卖菜种的林晓慧询问有什么菜种,卖菜种的老大娘说 "有菠菜、茄子、豆角、芸豆、辣椒、黄瓜、南瓜、芹菜都有 ",林晓慧问有没有西红柿、白菜、萝卜、胡萝卜种,老大娘说都有但要下个集才能带来。林晓慧买了些大娘带来的菜种,又买了一分钱两把豆角干。 在林晓慧买菜种时,牛婶已经和卖鸡蛋的攀谈起来了,牛婶露出想抓鸡苗,问有认识养鸡苗的吗?卖鸡蛋的说 "我婆婆就卖鸡苗,你们要的多,实在价四分五一只。你要不相信,打听打听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了 "。牛婶问王婶、林晓慧觉得这价怎么样,林晓慧说 "行,鸡蛋三分钱一只。鸡苗四分五一只,鸡苗孵出来她再喂几天,倒是实在价 "。

三人报了数,林晓慧买五只母鸡一只公鸡。牛婶买九只母鸡一只公鸡。王婶也买了十只和牛婶一样。定好下个月的第一个集来拿鸡苗,每人拿了一毛钱的定钱。

林晓慧问王秀花哪里卖皂角,王秀花说不用买,自己知道哪儿有皂角树,我们去摘点就行。跟王婶、牛婶说声待会她们自己回去,王秀花领着林晓慧顺着大集往西下去,经过片坟地,又走了约一里地,看见在水潭边上有三四棵皂角树。黑黑的皂角孤零零在树上挂着,王秀花找了根棍子噼里啪啦的一顿打,皂角啪啦啪啦的掉落下来。林晓慧说 "秀花姐你歇会,等我捡完,换我来打 "。王秀花说 "不用,我打的快,我打完了再歇着 "。两人一打一捡,竟然有大半花篓皂角,轮流背着花篓往家走。

到家分给王秀花一半皂角,想起来还要去寄稿子,又锁上门去邮局。寄完信后都饿过头了,和点面擀面条吃。吃过饭收拾好,林晓慧把皂角捣成糊状,用砂锅煮开,有白沫时倒进洗衣盆里洗衣服,洗出来的衣服有淡淡的香味。

衣服洗完,水缸里的水也用完了。晚饭时还得去挑水,这里一天放二次水,中午和晚上。大多数是晚饭时间去挑水,放水时咣咣敲锣,负责放水的是一对老夫妻。水井在一间屋子里,有抽水泵,墙上有电闸,从墙里伸出截管子通外面,里面管子上按了个阀门。放水时,老太太坐在窗户边上等着拧阀门,老大爷在外面敲锣维持秩序。等人来的差不多了就开闸放水,坚决执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号召。

听到锣声传来,林晓慧挑着水桶去挑水,水井屋子前已经排起队来,听着大娘婶子们八卦东家长西家短的,可有意思了。原本艾晓晨是不会挑水的,但是原身会,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已经达到天人合一了。挑了三担水,水缸满了,又去挑了一担准备洗澡。屋里烧的热热的,洗头洗澡,祸祸了一担水。

睡前还想着明天翻地种菜呢?结果王秀花跑来告诉她,火柴厂放糊火柴盒的活问她干不干,林晓慧想想说 "我不去领了,我一个人干太慢了 "。王秀花也反应过来说 "那行,我走了 "。

王秀花走后,林晓慧要翻地才发现她家没有锄头,只有一张铁锨,还有个小鏊子。林晓慧看着惊奇,毕竟过去几年光景不好,铁器之类的都去支援生产了,自家用的铁锅还是攒了好久的工业券才买的。扒拉了记忆找到铁锨和鏊子是她娘用红薯换的。

没有锄头,铁锨凑合着用吧!把西墙根的地面泼湿,等地面浸透再用铁锨挖,挖出一层泼一层水,把西墙根空地全部挖了一遍竟然出了一身汗。

第3章 无题

林晓慧家的房子是北屋,是她娘来到益县后购置的。房子也就二十个平方,从中间隔开,东边又隔成一大一小的两个卧室。堂屋靠后墙隔出一个小卧室,当时是爷爷在那儿住,后来爷爷去世,这个房间放箱子之类的家具。她家在西头住,墙外是条马路,白天行人不断,晚上片区有组织的巡逻,倒是很安全。

院子大,家里人口多的可以加盖房子,她家人口少够住,也没有盖。她爹在世时靠东墙搭建了厨房、杂物间、煤棚子。

西墙根菜地平整好了,先种下菠菜,别的菜种还不到种的时间。

到了约定卖种子的日子,林晓慧挎着布包,背上花篓去赶集,她没有叫王秀花一起去,因为王秀花在家里糊火柴盒。

到了集市上,先去买了菜种,问清楚什么时间种。又去买土布,虽然土布不要票,但是土布不透气,夏天穿很热。可是林晓慧喜欢这种纯手工的织物,便问多少钱一米,卖布大叔说 "小姑娘,一元一米\"。林晓慧说 "大叔一尺便宜二分钱,我买六丈布 "。 "小姑娘,这可要不少钱呢?你要真买,我就一尺便宜二分钱卖给你 "卖布大叔说着看向林晓慧, "大叔,白布和蓝布各三丈 "林晓慧掏出钱来,卖布的赶紧量好剪开,付过钱林晓慧看看也没有什么需要买的,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