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女儿别的不说,真是个比个的孝顺孩子。
想起小孙女儿,吴婆子沉默了,倒是苏老头笑道,“都是好孩子。”
“哎,闻先生吃饭了吗?要不然一起将就用些。”
就在这时,刚刚的账房先生打开帘子从前面走进来,
这几日,苏老头和吴婆子也跟医馆里的人熟捻了些,知道这账房也是回春堂主家雇来的,姓闻,家就住在县城里,每日准时准点有家里人送饭食来,但今日到了这个点却迟迟没有人送饭食,所以出声问道。
农家人嘛,淳朴善良,也没去想别人愿不愿意,嫌不嫌弃。
“不用了,你们慢慢吃。”闻账房笑着回绝道,眼里却闪过一丝嫌弃。
然而苏老头却以为他是客气,特意拿起那碗煎鱼递到来人面前,
“这是我小孙女煎的,很好吃的,闻先生尝尝。”
闻账房看着杵到自己胸前的粗瓷碗装的鱼,心里莫名有些烦躁,这乡下人怎么回事,竟如此粗鄙,都说了不要还硬塞,实在是无理至极。
然而表面上他却并没有露出丝毫异样,并且伸出手从碗里拿了一个小鱼。
“多谢。”
“先生再多拿些。”
“一个足以。”
说完,闻账房露出客气的笑,在苏老头的注视下,犹豫片刻将小鱼放进嘴里。
这鱼也不知道洗没洗干净,吃了会不会拉肚子。
闻账房一边想着一边打算等下吐掉,然而真正当他咬了一口的时候,那酥脆鲜香的口感一下便如同箭矢一样击中他的心。
这个滋味,也太香了吧,鲜而不腥,香而不腻,咸味也刚刚好,不咸也不淡,能吃到鱼本来的香味,说是满齿生香也不为过,他还从来没吃过什么炸小鱼这么好吃,要知道他从前是最不喜欢吃鱼的。
他有些惊了,甚至还没来得及认真品尝呢,一下就咽下去了,短暂得仿佛刚刚那是错觉。
闻账房不知为何,心中竟有些后悔刚刚没有多拿几条,如今倒是不好反悔了。
没想到农家人做的饭食也是这般美味。
因为这件事,闻账房中午吃着家中送来的饭食也有些不香了……
。
话又说回来,陈氏因为得知还需要一大笔银子,最终还是回了娘家,打算跟爹娘借些银子,可谁知这次回去不仅没见到爹娘,还被二嫂明里暗里讥讽了一顿。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没见过三天两头有事往娘家跑的你说是吧小妹?”
杨氏一边择菜一边道,她借着说村子里别家的事,说陈氏。
“也不怪她家那嫂子拿扫把把她打出去,你说有这样的人吗?每年不说提些好菜好酒孝顺孝顺爹娘,还时不时要爹娘接济自己,接济她也就罢了,总没有接济她公婆儿女的道理吧,这算怎么个道理呢。”
杨氏这话就差没指名道姓了,陈氏再不济也听出了对方的意思,她被说得没脸,
“嫂子,我就是来看看爹娘,没别的意思。”
“呀,小妹,我说的旁人呢,你可别多心。”杨氏无辜道,可那眼睛却不是那么个意思。 “既然爹娘不在
,那我改日再来。”
“那你慢走,我就不送了。”杨氏冷脸道,等陈氏走后,呸地吐了口痰在地上。
什么人呐!
陈氏被说得没脸,心中难过自是不必说。
但更多的还是愁接下来的药钱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听公爹的话将家中粮食都卖了吗?那样虽说能救得了急,可日后该怎么活呢?
就在陈氏愁绪万千的时候,她突然想起小女儿说的去码头卖吃食的法子。
或许这真是个办法?陈氏想着,今日那个账房先生不也夸了女儿做的饭食好吃吗?说不定真能卖出去呢!?
陈氏越想越觉得很有道理,
一时也不生气了,也不难过了,赶紧加快脚步回去了家里。
苏家,苏梨和苏桃刚从河边回来,这几日,苏梨让苏桃带着她又是抓鱼抓泥鳅的,刚刚还去搬螃蟹了,而且收获还不小,足足小半桶,苏梨当下就想好了晚上要如何吃。
陈氏回来时正好就看见这一幕,“娘,你回来了,你看,我跟五妹抓了好多螃蟹。”
苏桃将桶提到陈氏面前高兴道,陈氏却没心情看螃蟹,只是略微敷衍了一下,
“挺好的。”
“五丫,我有事问你。做吃食的事儿你有多少把握?”
这一刻,陈氏没有将苏梨看成13岁的小姑娘,而是跟她同样的大人。
苏梨闻言,愣了下,但随即心里就高兴起来,她正愁不知道怎么说服她娘呢,没想到竟然她娘就主动提起来了。
估计是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不过这正合苏梨意,
她赶紧道,“娘,虽说没有十成把握,但是至少七八成是有的。”
这话不是苏梨夸大,她对她的手艺还是挺自信的,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家里实在太穷了,不然苏梨高低得做几道好菜证明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