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2)

但是,令皇帝和大臣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日早朝时,他们再次收到一封八百里加急。

当地知府的奏折上慌乱写着陛下恕罪,刁民于昨夜官兵抓捕时,公然反抗,而后杀害官兵,建立军队,自称红衣军,以“有饭可食,有衣可穿,不卖儿女”的名头吸引附近县城村落的百姓,不过一夜间,他们便占据了一个县城。

皇帝震怒将奏折扔向庭下,而后传旨命当地驻军将军加兵,斩杀这群反贼,直至如今,他们仍未将这些百姓的反抗之举看在眼里。

直到半个月后,红衣军大败驻军,完全夺下当地府城,将知府和驻军将军的脑袋挂在城门上,皇帝朝臣坐不下了。

他们好似后知后觉意识到,蝼蚁虽小,但蚁多亦能咬死象,朝堂上一片死寂。

抱病多日,久久未曾上朝的太傅出列向皇上进言道:“臣恳请陛下任御史为钦差,派其前往灾区,连同周边府城驻军平定叛乱。还望陛下能网开一面,红衣军原先皆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一朝遇到天灾家破人亡,等待朝廷救援,却期盼落空酿此大祸,还请陛下派兵前去剿灭叛军时,留妇女幼童一命。”

太傅此言一出,除了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出言反对,恳请皇帝以铁血镇压叛军外,无人敢开口。

当今太傅乃是从前的太子太傅,也是当今的老师,当今虽不喜其克己守礼,进谏颇多却是极其尊重他。

而且太傅乃是国丈,为皇后之父,太子外祖,他们可没有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那般身后有皇子可靠,敢出面反对太傅。

昨日,是太傅抱病没有及时阻止皇帝粗暴处置叛军,如今他在这里,皇帝自是更相信扶持自己上位的老师。

第105章 准备中秋晚饭

【上一章三千字补完啦,没有看的宝宝们可以回去看看。】

按照甄太傅的话下达命令后,为了安抚南方灾民,以免壮大红衣军的势力,皇帝下命除了京城附近的府城外,其他府城都要尽量安抚灾民,不可令其怨气横生对朝廷有所不满。

言下之意,便是让各地府城尽量能救济灾民便救济灾民,所以甄知府合计一夜后,打算不再驱赶灾民重新救济他们。

相应的,住进城外灾民营的难民越来越多了,在牙行里自卖为奴的难民也愈发多了。

郑颢微垂眼帘,掩下眼底的讽刺。

不过对于这一切,顾霖并不知晓,自入秋后,他便不怎么出门了,好运楼买入奴仆一事也是林小幺去安排,顾霖没有插手过问。

而灾民造反之事十分敏感,加上城外灾民数量众多,无论是为了稳定人心,还是维护府城安全,甄知府都会将这个消息捂的死死的,若非郑颢有周先生和甄家两兄弟告知,恐怕他也会和城内其他百姓一般,什么都不知晓。

但是,郑颢没有将此事告诉顾叔,在外一切有他,顾叔无需劳心劳神,只需要舒适地度过每一日便够了,郑颢想到。

在郑颢的陪同下,顾霖准备好奖钱送去好运楼,然后连同林小幺备下的中秋礼发给好运楼的伙计。

发完节礼后,顾霖让众人打烊好运楼,宣布明日放假,大家一脸喜气洋洋,要知道其他酒楼可不管你是不是中秋节,照样要留下伙计小二照看店铺。

翌日中秋佳节,顾霖从被窝出来,穿好衣物洗漱好后走出寝卧,便看到人高马大的赵大根站在院子里头劈柴,目光一转,大开的灶房里头,木清莲正在帮着赵嫂子做饭。

顾霖的寝卧背对着赵大根,所以他出来,赵大根没有发现。

顾霖对背对着自己的高大身影道:“大根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跟赵大哥唠嗑唠嗑,这么老实一回来就劈柴。”

自从赵大根和木清莲成婚后,他便搬出木家在府城租房住了,因着木活好,赵大根平日赚的钱不仅能养活他们夫妻二人,而且还能时不时地送些东西回来孝敬赵嫂子夫妇。

手起手落,赵大根挥臂劈砍木柴,他的身边堆满小山高的柴火,因着剧烈动作,赵大根全身散发热气。

听到顾叔的声音,赵大根转过身子,憨厚面容越发开朗,咧嘴笑出白牙道:“顾叔,我刚回来不久,我爹让我娘叫出去买东西了,我见院子里的柴火不够便劈一些,之后你们也省事。”

而后,他对顾霖道谢:“多谢顾叔照顾,近些日子靠着做礼盒,我和几位师兄赚了不少银子。”

好运楼的月饼礼盒全都是同赵大根和他的师兄们定做的,几日下来上千个礼盒,赵大根和他的师兄们都小赚了一笔。

面对赵大根的道谢,顾霖道:“都是自家人,你们做的好,我自然是向着你们的。” 反之,有些话大家心里头明白便是,赵大根是憨不是傻,对于顾叔的照顾,他自然会好好盯着,不会让人作乱的。

赵大根对顾霖道:“顾叔,娘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刚才还说着要让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顾霖一听,立马抬腿来到灶房,木清莲见到他叫了一声:“顾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