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 / 2)

虽不知对方赚了多少钱,但赵嫂子没有过问,顾霖帮他们一家太多了,如果没有对方,自己的小家早就支离破碎了,所以对于对方的某些事情,只要霖哥儿不说,她便当做不知道。

而霖哥儿需要帮助时自己当仁不让便好了。

赵嫂子夹起面条吃起来,面条筋道咸香十分可口,对于常年吃粗粮的人而言无疑是一场美味。

面条作为朝食入肚后,赵嫂子感觉自己的胃部变得暖呼呼的,吃到最后面条没有了,她忍不住把汤也喝完了。

另一边,相比顾霖的细嚼慢咽,郑颢吃饭的速度越来越快了,顾霖不过刚吃几筷面条,他便把一大碗吃完了。要知道郑颢和顾霖用的碗一样大,但他碗里的面条却是顾霖的三倍之多。

对于郑颢的饭量,顾霖也是在近几日才发现的。之前顾霖以为对方的饭量和寻常孩童一样,所以每天做的饭都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孩童的食量。

直到前几天一个晚上,顾霖因为在县城吃了一些吃食,直到晚上吃饭时肚子还很饱,桌上的饭菜没有碰过几筷,剩下许多都没吃完,他原本还可惜要倒掉那么多粮食,想着以后一定要少做一些,没想到郑颢放下空空如也的饭碗看向他道:“你吃饱了?”

当时顾霖以为对方随口一问,便也随口回答:“吃饱了。”

而后,他便看到郑颢将剩余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一个人解决了三盘菜,两个多人的食物。

当时,顾霖嘴巴微张,目瞪口呆,他完全不相信这是一个十岁的孩童该有的食量,但联想到这些日和郑颢吃饭的情景,他发现好似每次吃到最后桌上的盘子都是空的。

他微微皱眉,看向郑颢:“你这几日是不是都没吃饱在饿肚子?”

听到他的问话后,郑颢表现的有些奇怪,他先是沉默一会儿,然后抬眸看向他道:“习惯了,一直都这样。”

看着身前的哥儿,郑颢仔细感受着对方的神情变化和刚才的问话,顾霖的表现是怎样的?

好似饿肚子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一般。

可是,郑颢的唇角显得有些冷冽,这年头饿肚子不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么。

就拿下河村和周围十几个村子来说,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一年到头吃饱过的。

吃不饱是一种常态,除非是地主富户,否则没有人不饿肚子,郑家的条件比起村里其他人家已经算是好的,好歹每隔两三天就有一顿干的,且时不时有肉吃。

虽然郑颢也没有吃饱过几次,但好歹没瘦成皮包骨。

不过是世情如此罢了。

见男童凶厉的外表配着平静的语气,表达出自己没有吃饱的意思,顾霖生出些许心疼:“你以后不要忍着,饿了就要说出来,家里不缺这点粮食。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多睡。”

郑颢原本冷酷的神情微微一滞,但顾霖没有发现,他后知后觉地发现郑颢的食量其实一直有迹可循。首先对方的力气异于常人,维持这股力量的运行肯定需要通过大量进食啊。

顾霖还是有些不放心,叮嘱郑颢道:“我把粮食放在柴房里,你以后饿了直接起来煮,难一些的吃食不会做没关系,你可以煮几个鸡蛋充饥。”

面对年轻哥儿满眼的关爱和担忧,郑颢原本想要拒绝的话说不出口道:“好。”

二人说话时,赵嫂子一直没有插嘴,她知道顾霖和郑颢从前的关系不好,如今见他俩相处的这么好,赵嫂子很是欣慰。

见他们吃完了,赵嫂子起身把碗筷收起柴房,郑颢刚伸出的手一顿,而后转头看向顾霖,顾霖有些无奈道:“过几天就好了。”

郑颢不置可否,转身去自己的房屋背起书箱。

县城。

集市依旧喧嚣热闹,一位面容沧桑的大娘站在一个小摊后,面对着拥挤的人群,她神情有些紧张,在她身旁的年轻哥儿一脸淡定安慰道:“嫂子不用那么紧张,你就把这些客人当作村里的人,边卖吃食边跟他们唠嗑就行了。”

“那哪能一样啊?”赵嫂子摆摆手道。

顾霖道:“这哪儿不一样。嫂子你想一想,你卖东西是不是要跟别人介绍,一介绍起来便会跟对方聊起来,聊着聊着和村里唠嗑有什么不同。” 被顾霖这样一说,赵嫂子的注意力被分散了,起先还紧张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她看着前头逐渐变长的队伍,再转头看了看身旁的霖哥儿,深吸了一口气。

赵嫂子逐渐冷静道:“我没事了,霖哥儿你去忙吧,”

见对方神色虽仍存些许紧绷,但神态没有刚才那般六神无主,顾霖便道:“好,嫂子你先试试,有什么事再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