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带娃之我是炮灰的爹(快穿) 第149节(1 / 2)

毕竟一个拿北厂监视文武百官,任由曹靖公报私仇杀了个血流成河的皇帝,显然是相当多疑的人,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就能利用皇帝的多疑,解决掉那些敢算计他的家伙。

还有北厂的曹嘉荣……

林柊想到自己安插在京城的探子调查出来的关于曹嘉荣的身世背景,心中一笑,这个曹嘉荣也是一个可利用的棋子。

曹嘉荣作为曾经被皇帝抄家灭族的温家余孽,如今混到皇帝身边心腹曹靖的义子的地位,皇帝真不怕曹嘉荣记恨然后刺杀他吗?

皇帝肯定是怕的,只是皇帝并不知道曹嘉荣的真实身份,就连曹靖也不知道。

曹嘉荣入宫之后,就换了名字换了身份,虽然是罪奴入宫,但皇宫之中对去了根的小太监并不怎么分正常小太监和罪奴小太监,特别是他这种年龄很小的小太监,从小在皇宫里长大,过个几年难道还真的记得宫外的父母家人吗?

曹嘉荣在稍微有了一点势力之后,也特意给自己掩盖了一下温家余孽的身份,他被曹靖收为义子的时候,曹靖也没怎么深入调查曹嘉荣在宫外的身份。

毕竟一个六岁就入宫的小太监,谁会在意他六岁之前是个什么身份呢。

曹靖只调查了一番曹嘉荣是不是他在皇宫里的那些竞争对手派来的人就够了。

曹嘉荣就这么成为了曹靖的义子,之后从众多义子中脱颖而出,才有了机会被曹靖带在身边,得见皇帝龙颜。

皇帝对曹靖这个心腹也很信任,知道曹嘉荣是曹靖的义子之后,也就放心使唤了,毕竟皇帝也不至于多疑到怀疑自己心腹曹靖会收一个来历不明的义子。

曹嘉荣从六岁就入宫当太监,就算他说自己已经不记得六岁前的记忆了也没人会怀疑什么,毕竟一个六岁就在皇宫长大的太监,怎么看都算身家清白。

但皇帝和曹靖谁都想不到,曹嘉荣竟然会是曾经温家的遗孤,并且他记忆力非常好,不仅记得自己六岁前的记忆,还清楚记得自己的身世和导致他家破人亡的仇人。

只是曹嘉荣暂时没机会也暂时不敢报复皇帝,他只是在借着曹靖排除异己公报私仇的时候,稍微在汇报情报的时候,把那些可疑的人家里添了一个于家。

当年于家作为他的外祖家,不仅不救他,还狠心的将他交给了官兵,让他被送入宫受了宫刑成了罪奴小太监。

曹嘉荣固然对自己出身的温家有感情,但他六岁就家破人亡,那感情再深又能深到哪里去?他也没亲眼看见自己亲人惨死的惨况,受到的冲击不大。

但他自己这些年吃的苦他却是一点也忘不掉。

所以曹嘉荣最恨的是把他交出去的于家,其次才是把温家抄家的皇帝。

从小在皇宫里接受忠君教育的曹嘉荣对刺杀皇帝还是很难鼓起那个勇气,皇帝身边的保护者也更多,不是他一个太监一时冲动刺杀就能顺利成功的。

但曹嘉荣借着曹靖的势,对付一个于家还是很容易的。

混在众多被抄家投入诏狱的家族之中,于家一点也不起眼,他们全都在喊冤,但谁不在喊冤呢?没有人比冤枉他们的曹靖和曹嘉荣更清楚他们有多冤枉了。

第212章 我才不当忠仆呢!

林柊知道曹嘉荣的真实身份, 就相当于拿捏着他的一个把柄。

毕竟只要把曹嘉荣就是温家余孽的消息捅给皇帝,曹嘉荣必然会被皇帝厌弃,被他义父曹靖舍弃。

曹嘉荣与皇帝之间还有抄家灭族之仇, 林柊完全可以拿捏着对方的身份把柄, 要挟曹嘉荣为他做事, 曹嘉荣怀着对皇帝的仇恨,想必也不会抗拒背叛皇帝这件事。

有皇帝最信任的心腹曹靖之义子曹嘉荣作为内应,林柊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北厂可以说就是皇帝的眼睛耳朵, 皇帝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全靠北厂来为他搜集消息。

而下面搜集上来的消息,都会先汇报给曹嘉荣,然后由曹嘉荣汇报给曹靖,再由曹靖汇报给皇帝。

林柊收买了曹嘉荣, 就相当于从中间切断了皇帝的消息来源渠道, 他到时候想让皇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听不到什么看不到什么, 都能做到。

林柊想到就去办,他很快就查到了曹嘉荣就是温嘉荣的身份证据。 曹嘉荣当初的确掩盖了自己的身世,但那个时候他不过是个宫里的小太监,能有多少能量来做这件事?等他成为了曹靖的义子,如果再派人手来做这种事, 反倒是很引人注目。

毕竟曹嘉荣作为曹靖最器重的义子, 有太多人盯着他了,别人不说, 光是曹靖收的其他义子们, 就个个盯着曹嘉荣想要取而代之呢。

而且曹嘉荣入宫时才六岁,同期入宫的罪奴小太监并不少, 毕竟那个时候皇帝刚登基,清算政敌抄了不少人家,很多跟他差不多身份年龄的小少爷一样被充入宫中成了罪奴小太监。

混在其中的曹嘉荣毫不起眼,如果不是林柊一开始就猜到曹嘉荣是温嘉荣,根据结果去推理过程并且寻找证据,很难查到曹嘉荣六岁以前的事情。

这也是曹嘉荣后来大权在握后没费心思去掩盖自己六岁前经历的原因,除了知道自己被很多人盯着,不想弄巧成拙之外,也有他觉得没什么必要特意去掩盖的因素在其中。

当年他被曹靖认为义子时,曹靖也没查出他的真实身份,虽然有曹靖没认真查深入调查的原因在其中,但曹靖当时已经是北厂的厂公了,北厂作为皇帝手里的特务机构,调查一个人的身份那还不简单吗?北厂都没能查出来,曹嘉荣自然就放心了,没必要多此一举。

如今曹嘉荣正为自己暗中做手脚令出卖自己的于家也进了诏狱而窃喜时,他收到了一封来历不明的信,信上写出了他的真实身份,并且看似好奇实则威胁的问了一句:“不知陛下和九千岁可知晓荣公公的真实身世?”

曹嘉荣盯着信纸上的字迹,脸色阴沉如凝冰。

该死的幕后黑手!

他的身世明明那么隐蔽,怎么会被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世?如果被告发到皇帝和义父面前去……曹嘉荣简直不敢想那个后果。

只怕他巡视的诏狱里那些囚犯就是他的前车之鉴了。

在曹嘉荣心口跟揣了只兔子似的忐忑不安的猜测着给自己写信的幕后黑手是谁时,有下属匆匆来报:“荣公公,不好了,有人闯入诏狱救走了于家家主和大少爷!”

曹嘉荣顿时脸色大变:“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人进了诏狱竟然还能被救走!”

如今的于家家主正是温嘉荣的舅舅,于家大少爷,也就是于家的正牌继承人,是温嘉荣舅舅的嫡长子,也是温嘉荣的大表哥。

当年六岁的温嘉荣被送到于家去,那个时候于家的家主还是温嘉荣的外祖父,温夫人的亲生父亲,于外祖对温嘉荣这个外孙还有几分情谊,想把人暗中送走保护起来。

但于舅舅害怕会连累到自家,便一力主张交出温嘉荣这个外甥,向新登基的皇帝表忠心。

毕竟于家的姻亲温家在夺嫡之争中站错队了,于家也很可能会受到牵连,如今把温家遗孤的外甥抛出去当投名状,或许还能获得新帝的看重。

于外祖对温嘉荣这个外孙再如何有情谊,也抵不过整个于家的安危和前程重要,于是就被于舅舅给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