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的目的被司源看破了,司源直接把那些年龄与茯苓差得太多的皇子们送回去了,白白养别人家的崽那是不可能的,年龄这么小,又不懂事,养起来麻烦还闹人。
但已经渐渐长大的三位皇子,司源倒是留了下来,因为这三位皇子可能是从小吸收着国师府的灵气长大的,显得格外聪明懂事,挺讨人喜欢的,又继承了其母亲的美貌,样貌出众,司源就把他们留下来给茯苓当玩伴了。
虽然他们在国师府里被茯苓当成免费的翻土种药材的劳动力,但好歹也是被茯苓记在心上的人,比起之前送出国师府的那六个人要强多了。
日子就这么平静的一年一年的流过去。
在茯苓十六岁这一年,司源和于神医都说茯苓的医术已经达到了该出师的地步了,不能再闭门造车下去,于是就放茯苓出门历练去了。
天下之大,能人异士很多,即使十年前江湖被司源扫荡过一遍,但十年的时间,也足够江湖重新建立起新的秩序了。
曾经由各大门派建立秩序的江湖,如今是由朝廷建立法度秩序,所以如今的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早已经没有哪个江湖人敢违背律法,肆意妄为。
这种安全有保障的江湖,司源和于神医就都很放心让茯苓出去闯荡了。
茯苓也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毕竟这些年里,她都是待在家中学医,出门最多就是跟着师父于神医去各地义诊,或者是去京城游玩,身边都是跟着师父或者爹爹,从未自己单独出过门。
如今司源和于神医都发话允许她单独出门历练,茯苓有种小孩子长大了,可以独立出去的兴奋感。
茯苓高兴的一边哼着歌一边收拾自己的行李,得到她要出门游历消息的童曜风风火火的跑过来问道:“茯苓姐姐,你要出门游历是吗?能带上我吗?”
今年十五岁但已经长成一米八大高个的童曜站在门口,眼巴巴的瞅着茯苓,双眼无师自通的发射着湿漉漉小狗射线。 明明已经是个身材挺拔高大的男子汉了,但童曜还是年少时的开朗活泼性子,却一点也不违和,对茯苓撒起娇来,茯苓根本抵抗不了。
这不,可怜巴巴的狗狗射线发射过来之后,茯苓打包行李包袱的动作都停了下来,她犹豫着看向童曜,说道:“你不是要备考会试吗?”
童曜刚刚考上了举人,正在准备会试考进士,所以茯苓就没想打扰他读书,打算自己一个人去游历。
童曜毫不犹豫的说道:“我今年才十五,打算三年后再考会试入仕,毕竟我三年后才十八岁,那个年纪入仕才合适。”然后他又可怜兮兮的看着茯苓,“我本来就打算自己一个人去游学的,但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心里有些害怕,听说茯苓姐姐也要出门游历,拜托茯苓姐姐带上我一起吧,我们俩可以做个伴。求求茯苓姐姐啦!”
其实茯苓自己一个人出远门,心里有激动但也有害怕的时候毕竟她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
现在听见童曜这话,茯苓没想太多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好啊,那你回去跟你爹娘说一声,我们一起出门远游。我也去跟我爹爹和师父说一下这件事。”
茯苓话音刚落,童曜就高兴的说道:“不用跟我爹娘说了,我来之前就已经说过了。茯苓姐姐,我跟你一起去见国师和于师父。”
在国师府住了这么多年,童曜早就跟司源和于神医很熟悉了,甚至因为与茯苓一起学了医,他虽然没有被于神医收徒,但他也对于神医称呼一声‘于师父’以示尊重。
对司源这个国师府的主人,童曜是敬畏的,但司源对幼崽耐心一向不错,所以童曜也是亲近司源的。
茯苓就带着童曜一起去见司源和于神医,正好今日司源和于神医还是在火灵枣树下如往日一样下着棋,这么多年来,于神医在司源的虐菜下,棋艺总算有所进步了,悔棋的次数都变少了,输得也更慢了。
茯苓和童曜刚来,司源就手里捻着一枚黑色的玉石棋子落在棋盘上,头也不抬的说道:“你们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你们自去便是,注意安全。”
于神医倒是有更多的话叮嘱两人,是长辈对晚辈单独出远门的不放心和殷殷叮嘱,倒是显得于神医比司源更关心两人。
实际上司源早已经在茯苓的身上放置了保护后手,茯苓若是遇到危险,他的后手自会启动,在这个小世界里,除非世界毁灭,否则没有危险能够威胁到茯苓的安全,他自然是极为放心的。
只是这个后手他并没有告知茯苓,他不想让茯苓仗着有这个后手就肆无忌惮的对自己的安全不上心,那对她的历练没什么好处。
至于童曜,他从小在司源眼皮子底下长大,也是有几分情分的,所以他与茯苓一起出游,他遇到危险,茯苓身上的后手也会顺便保护一下他的。
虽然只是顺带着被保护的那个,但对童曜而言已经是安全有保障了。
茯苓和童曜拜别了司源和于神医之后,就动身出发了。
他们是换了最普通不过的衣服,悄悄伪装过,然后从国师府的后门溜走的,就怕被国师府外蹲守的那些达官贵族的人瞧见,给之后的游历生活平添许多苍蝇。
因为两人要隐瞒身份,以普通人的身份去游历,才有起到历练的作用。
所以茯苓给自己取了个化名:“童曜,我现在叫白术,你以后可别叫错名字了。”
童曜见茯苓取了个新的药材化名,脑子一转,也取了个药材化名:“那我就叫黄芪。”
第76章 医仙她爹武功天下无敌!
姓白和姓黄都不是什么罕见的姓氏, 根据姓氏取了药材名字,再加上两人行走江湖走到哪儿就义诊到哪儿,因此茯苓和童曜的化名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大家都觉得他们是家学渊源, 长辈都是大夫, 所以给孩子取药材名当名字也很正常。
随着两个年轻人单独游历江湖,也就接触到了许多曾经没见识过的事情。
譬如医闹。
以前跟着经验丰富的于神医去义诊,哪有那么容易遇到医闹的, 毕竟于神医义诊多年,对各种意外都丰富经验去应对,将隐患灭杀在萌芽之中,根本不给别人医闹的机会。
但茯苓和童曜就是两个少年人,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两人不仅是少年, 还有一个是女子, 更容易受人轻视。
就算他们是不要钱的义诊, 也只有少数看不起病的穷苦人愿意来死马当作活马医。
茯苓和童曜在医治好一些穷苦病人的疑难杂症之后,自然就碍着当地医馆的生意,当地医馆都是地头蛇,怎么能容忍两个少年人来砸场子呢?背后稍微使一使手段,就能制造一场医闹。
茯苓看着被抬到自己义诊摊位前的老婆婆尸体, 脸色大惊的要上前去检查这个自己曾经治好的病患的死因, 却被前来医闹的老婆婆儿子给挡住了。 那男人愤怒的对她指责道:“你别想靠近俺娘,你这个庸医, 治死了俺娘, 赔俺娘命来!”
童曜连忙上前挡在茯苓的面前,与男人据理力争:“胡言乱语, 这位老夫人不过是一些老人家常见的慢性病,我们开的药也是缓解她疼痛的普通药方,怎么可能导致她的死亡?她的死因必定有异,你挡着不让我们检查你娘的死因,莫不是心里有鬼?”
童曜年幼时天真单纯,但后来父母跟他住在一起,他接受自己父母的教导,年岁渐长,不可能还跟年幼时那般无知单纯。
特别是家中长辈得知他要陪茯苓一起出来游历江湖,找了许多经验丰富的江湖人教导他各种在外处理意外事件的办法。
童曜自然不会单纯的以为这场医闹真是他们开错药治死了人,他怀疑是这个医闹的男人为了讹钱故意杀母医闹讹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