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带娃之我是炮灰的爹(快穿) 第22节(1 / 2)

李长卿又一次通过借物喻人成功劝谏了皇帝,心中松了口气,垂眸看向地面。

阿爹说的果真没错,皇帝是个好面子爱名声的皇帝,只要给他足够的面子和台阶,他会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纳谏。

在皇帝更改完决定之后,李长卿又适时的吹捧了皇帝几句,夸皇帝是个善于纳谏广开言路的明君,那副真诚的样子让皇帝心里美滋滋的,越发觉得李爱卿简直就是他的心腹爱卿,特别懂他。

皇帝一个高兴,大手一挥,就给李长卿升了一级。

渐渐的,所有人都知道,李长卿是皇帝身边的心腹宠臣,别人说的话皇帝未必听得进去,但李状元的劝谏皇帝肯定听得进去。

这种能够有本事左右皇帝想法的宠臣,朝堂上谁也不愿意得罪,而且更让人放心的是,李长卿并不是那种佞臣,相反他这个走正儿八经科举之路上来的宠臣是个正直无私之人,不会因为私人恩怨而在皇帝面前对别人上眼药,也不会收受贿赂就在皇帝面前为别人说好话。

有这样一个宠臣在皇帝身边,无疑是让人放心的。

李长卿伴君渐渐熟练了起来,成为皇帝身边的第一秘书长,接触到的国家大事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游刃有余了。

不过就算这样,李长卿还是会经常回家跟自己阿爹赌一局,就赌他明日的伴君会不会顺利。

李长卿每次都会给自己阿爹输很多赌资,把自己每个月的俸禄都给赔了进去,现在还要靠他阿娘给他发零花钱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

不过李长卿甘之如饴,因为有了阿爹帮自己算卦、啊不是,是赌一局,他总是能够避开风险,选择最优的那条路。

李长卿在皇帝身边当秘书当了好几年,磨砺得政治手腕成熟之后,被皇帝安排到六部之中历练,想要重用他。

李长卿按照自己阿爹的建议选择了工部,他在工部召集大量工匠,提出灵感方向,让工匠制作出了能够增加生产效率的农用工具。

李长卿将这个好消息上报给皇帝之后,皇帝顿时大喜,厚赏了参与制作的工匠,又把李长卿升了官。

之后李长卿在工部又是做出方便修路的水泥,又是弄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肥料,各种对民生有利的东西在他的建议下诞生,天下百姓也因为这些东西受益匪浅。

皇帝虽然好名声,但也清楚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自己的皇位才坐得稳,很清楚李长卿弄出来的这些东西的价值,他越发的认为自己就是千古圣君,才得以遇见李长卿这样的贤臣。

皇帝对李长卿越发的看重礼遇,各种物质赏赐和升官毫不吝啬,就想在史书上留下自己与李爱卿君臣相得的佳话。

李长卿在司源的暗示提醒下,也没少对皇帝感激涕零的表示:“皇上真乃千古圣君,日后史书上定会留下皇上的千古圣名,微臣能得皇上看重,是微臣此生之幸!”

把皇帝吹捧得越发的飘飘然了,嘿嘿,李爱卿也觉得跟朕君臣相得啊!史官快记上记上,快把李爱卿对朕说的话都记上!

李长卿越吹捧皇帝是个千古圣君,皇帝就越发的有圣君的偶像包袱,任何有损圣君形象的事情他都是不做的,就算一时冲动的做了,也会在李长卿的隐晦劝谏下‘知错能改’,提现了千古圣君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

李长卿屡次立功,又如此受皇帝看重,自然会侵占其他人的政治资源,而且李长卿还主张改革,触动了守旧派贵族的利益,李长卿在朝堂上的政敌也相当多,这些政敌们都想搞死李长卿,经常给李长卿泼脏水。

但李长卿入仕为官以来,在皇帝身边担任秘书长好几年,政治敏锐度早就被磨砺出来了,背后还有一个算无遗策的司源当军师。

可以说这些政敌对上李长卿,那是蹦跶一个死一个,不仅遭了皇帝的厌恶,连整个家族都被连累了。

李长卿杀鸡儆猴了几次,他的那些政敌们就不敢再在明面上蹦跶了,李长卿改革的阻力也就减少了许多。

皇帝也清楚改革的困难,有些想打退堂鼓,但李长卿给他画了各种大饼,甚至把后世之人会如何夸赞皇帝是有先见之明的千古圣君的方式都描述了出来,皇帝心痒痒极了,于是为了史书留名,千古流芳,皇帝硬是顶着压力支持李长卿改革。

第30章 状元郎的爹是个逢赌必赢的神棍!

改革从来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历史上改革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改革成功了但事后被皇帝处死以平守旧派怒火的情况出现。

李长卿若不是得到自己阿爹的支持,他也不敢上书皇帝请求改革, 毕竟他不是孤身一人, 他还有阿爹阿娘需要保护, 若是他因改革得罪了太多人又被皇帝放弃了,他们全家都得完蛋。

但这些年来司源算无遗策逢赌必赢的深刻印象让李长卿对自己这个父亲充满了信心,所以只需要司源对他说一句:“尽管放手去做吧, 有阿爹在呢。”

李长卿就有了无尽的勇气,感觉选择改革这条路的艰难险阻都不算什么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改革开始之后,李长卿多次遭遇攻讦与刺杀,但有司源在背后支持他, 他每次都能料敌先知, 做好应对措施。

被人在朝堂上攻讦, 他就舌战群臣, 只要皇帝愿意公平公正的处理他与其他人的矛盾,不偏袒那些臣子,他就不会输。而皇帝是支持改革的,他不在朝堂上偏袒李长卿就不错了,所以皇帝自然是能够秉公处理的。

皇帝本来在被李长卿的画大饼忽悠得支持改革之后, 已经做好了需要帮李长卿撑腰撑到焦头烂额地步的心理准备。

但让皇帝意外和欣慰的是, 面对那些被触及利益的守旧派贵族的攻击,李长卿自己就能游刃有余的应付, 都不需要他这个皇帝帮忙拉偏架。

于是皇帝就没感觉支持李长卿改革有多麻烦, 这么轻松就能改革成功让他成为史书上的千古圣君,皇帝自然是坚定支持李长卿的。

虽然活儿都是李长卿来干的, 但他也甘之如饴,只要皇帝能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不给他拖后腿,就已经让他庆幸了。

随着改革的推进,整个国家的确变得越来越好,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朝廷的统治也越来越稳固了。

皇帝是最能感受到其中变化的,他对给他的江山带来这么多好的变化的李长卿,那是每天爱卿长爱卿短,还时不时的让他的李爱卿留宿皇宫与他抵足而眠,以示自己对他的圣眷。

对于这个圣眷李长卿表示:皇上回后宫去抱着嫔妃睡觉不好吗?干嘛非要拉着我抵足而眠?我想回家抱着自己媳妇睡觉。

李长卿刚娶妻不久,正是新婚燕尔的时候,他是在某次去外地当钦差的路上,被人刺杀,被一个武将家的小姐所救。

英雄救美或者美救英雄,都很容易产生后续的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的结果。

李长卿在生死危机时刻被一个英气勃勃的美人救了,心跳砰砰的加快,回家就跟自己阿爹阿娘宣布自己春心萌动了。

司源倒还好,他对李长卿娶不娶妻看得很开,就算李长卿一辈子不娶妻他也不介意。

但余雁却不同,她虽然开明却还没有开明到司源这种地步,为儿子的婚事担忧了好多年,终于听到儿子说愿意娶妻了,还想娶的是他的救命恩人。

余雁立马就准备聘礼想上门提亲,被司源拦住了:“好歹先跟对方父母通个气,看对方是否有意嫁女,若是对方不想嫁给长卿,你直接上门提亲,那岂不是恩将仇报?人家可是救了你儿子的一条命啊。”虽然根据司源的卦象来看,李长卿那天必定是有惊无险,但人家救了李长卿是事实,说不定正因为这家小姐会救李长卿,司源的卦象才显示李长卿此行有惊无险呢。

余雁虽然心急着让儿子娶妻,但她不是听不进去话的人,也不觉得自己儿子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于是就按照司源说的,先去见一见李长卿心仪的那位小姐的母亲,透了点口风暗示了一下。

那位小姐的母亲听明白之后就回家跟自己夫君商量,两人都觉得李长卿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自家还是李长卿改革之后的受益人,又有女儿救过李长卿这起渊源在其中,这门婚事除了李长卿年龄有点大了之外就没别的缺点了。

但谁不知晓李长卿年龄大到了二十四五岁还没娶妻,是因为他父母开明,让他有婚姻自主权,他想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