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三个孩子年岁渐长,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深入,他们各自的脾性和风格也逐渐清晰了。
李长闻是个努力又上进的孩子,学习十分认真,但因为他父母给他的压力,让他小小年纪就格外的老成,特别是身边有司源和李长卿父子做对比,更让李长闻觉得自己宛如困在笼中不得自由的飞鸟,每一天都是煎熬。
这种渴望自由却又非常压抑的日子,将李长闻的灵气给磨没了,所以他在诗词歌赋方面就被先生评价为匠气有余,灵气不足。
与他相反的是,李长卿在诗词歌赋方面却相当的有灵气,那天马行空的思维和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美的双眼,让李长卿总是能够随口脱出令人惊艳的诗句来。就连平日里写的文章也是充满了属于他个人特色的灵气,他是先生最喜欢的一个学生。
虽然比起后来渐渐产生厌学心理,成绩一落千丈,看见书本就头疼的李长济,李长闻成绩优异,就算被先生评价为诗词匠气过重,可是科举又不看重诗词,这方面比不上李长卿就比不上,按理说李长闻应该能够看开才对。
可是李长闻就是看不开,不仅是因为他父亲李敬源和母亲谭氏时常在他耳边说着他一定要把李长卿比下去之类的话,更是因为从小看见李长卿过得太幸福了,似乎把他衬托得太不幸了,他就忍不住想要比李长卿更优秀,更出色——这样的话,那个永远对他们温和可亲的三伯,是不是会只将目光放在他这个更优秀的晚辈身上?
书声琅琅的教室里安静了下来,三个少年郎坐在书桌前看着前方面容严肃的先生,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先生看着靖远伯府的这三个学生,他教他们已经教了十几年,李长济这个正儿八经的靖远伯继承人倒是越发跟不上另外两个学生的进度了,但好在自家有爵位继承,就算不走科举路也能躺平坐等继承爵位。
而另外两个学生,一个钟灵毓秀,一个早熟稳重,李长闻虽说诗词歌赋方面的灵气不如李长卿,这些年对外交流的文会上,才气名声不及李长卿来得大,但说实话科举不看重诗词歌赋,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名传千古的大诗人屡屡落榜了。
但李长卿在其他方面也并不比李长闻差啊,不然他作为先生为何会可惜李长闻在灵气方面不如李长卿呢?就是因为李长闻其他方面处处都跟李长卿水平差不多,唯独在作诗作词作赋方面的灵气不及李长卿,就差了这么一点,导致两人的才华名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多让他这个先生感到惋惜呀。
不过勋贵人家的子弟,更看重的还是科举入仕的结果,才华名气再大,考不上进士当不了官也是白搭。
先生看着端坐在那里就自有一派写意风流的李长卿,笑着说道:“长卿啊,今年的会试你要下场一试吗?” 先生很喜欢李长卿这个对长辈尊重又自然亲昵的学生,就连与他说话的语气都下意识的带上了几分商量的意味。
李长卿眨了眨眼,毫不犹豫的说道:“我要问问我阿爹。”没错他就是这样一个爹宝男!
回家跟阿爹赌一局,如果阿爹赌他今年可以下场参加会试,那他就去考会试。就像三年前,阿爹赌他下场考会试会被牵连进科举舞弊案之中,果然被阿爹赌赢了,还好他三年前乖乖听阿爹的话没去考会试。
先生对李长卿这个爹宝男的回答毫不惊讶,他点了点头,转而看向李长闻:“那么长闻呢?三年前你说下场一试,结果因为临场生病没能参加,今年要继续下场吗?”
李长闻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李长卿,也说道:“先生,我今年应该会参加会试。”不过他话虽然是这么说的,真正是否要参加,还得看李长卿参不参加,倘若李长卿不参加,他今年也得装病不去参加会试。
这些年李长闻经常跟李长卿混在一起,因为心中某种难以言说的羡慕,他对李长卿的一举一动相当关注,所以他敏锐的察觉到了李长卿每次都能非常好运的避开某些会出事的场合。
比如说他们本来会每个月都去珍味楼聚餐,有一次李长卿忽然建议换个地点聚餐,偏偏就是那一天,珍味楼出事了,倘若他们那天聚餐去的是珍味楼,或许不会被牵连进去,但绝对也会沾染上麻烦。
比如说特别喜欢参加各种文会的李长卿,突然有一天拒绝了某个跟他关系很好的朋友发来的文会邀请,当天就传出那个文会上闹出非常严重的事故,幸亏李长卿当天没去参加,否则很可能会被牵连其中……
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这十几年来发生了很多次了,每一次李长卿都能精准的避开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故。
一直观察着李长卿的李长闻就大胆的猜测,李长卿肯定是有什么方式提前预测吉凶。
至于李长卿跟他解释说是因为跟父亲打赌才没去那些会发生事故的地方这种理由,李长闻根本没信。
李长闻虽然始终没查出来李长卿是怎么趋吉避凶的,但这并不妨碍他紧跟着李长卿的步调走。
他们两人在同一届乡试中都考中了举人,三年前李长闻被家中迫不及待让他尽快考中进士压李长卿一头的父母催着去参加会试,李长闻表面上答应了,实际上是在观察李长卿有没有报名参加会试。
当他发现李长卿不仅自己没报名参加会试,还多次提醒他不要参加那一届会试,他就果断的给自己洗个冷水澡,让自己病一场躲过了三年前会试,正好避开了那场轰动朝野上下的科举舞弊案。
要知道每次发生科举舞弊案,不管是否无辜,那一届的考生都会被牵连其中丢了名声或者性命,就算最终证明了清白,也会没了前途。
第21章 状元郎的爹是个逢赌必赢的神棍!
李长闻在察觉到李长卿的趋吉避凶能力之后,自然是不动声色的跟上李长卿的脚步。
不过他没有在明面上表露出来,因为这样会让他看起来就像李长卿的拥趸,他的父母是绝不可能允许他的行事步调都向李长卿学习的,他们只会要求他超越李长卿,压过李长卿一头,绝对不能比李长卿逊色。
正因为他父母的态度,所以李长闻对李长卿这个本该处成宛如亲兄弟的堂兄,始终隔着一层。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被父母拿来当做例子打压自己的‘别人家的孩子’,明明他也很优秀,只因有一个更优秀的李长卿,他就在父母那里从来听不见任何夸赞表扬的话语。
再对比李长卿的父母是如何花式表扬他的,李长闻只觉得同人不同命,明明从世俗角度来看,他这个五品官员之子远比李长卿要身份高,毕竟李长卿的父亲只是一个白身。
可是倘若能换一换的话,李长闻宁可自己父亲是个白身,也希望父亲能像李长卿的父亲那样爱他,而不是见面永远只能严厉的训诫,就好像他是一个打败李长卿的工具人,而不是亲儿子。
母亲谭氏比起父亲李敬源确实要更关心他一些,但母亲仍旧更在意他的学业他的前途,倘若没有李长卿做对比,他也就知足了,可是见过了李长卿的父母那对他毫无所求纯粹的爱之后,他就很难满足母亲谭氏对他这有所要求的爱。
心中越发的欲壑难填,也越发的羡慕嫉妒李长卿这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堂兄。
因此李长闻对李长卿的态度忽冷忽热的,有时觉得李长卿这个性格开朗乐观的堂兄真的很好,很值得结交,于是对他态度热络,有时候因为在家中被父母训斥了,迁怒到李长卿身上,于是又对李长卿冷淡下来。
这导致李长闻和李长卿的关系只能说是平淡,还比不上李长济和李长卿的关系好。
李长卿的朋友有很多,所以他只是苦恼了一段时间李长闻这个堂弟怎么这么难搞之后,就将此事抛之脑后了,还是用对堂兄弟的正常态度对待李长闻,却不再期待与李长闻成为好朋友了。
因此李长卿并未察觉到李长闻回答先生问题的时候,还在悄悄观察他的态度。
等先生授课完毕,今日下学之后,李长卿就乘坐马车回家中去了。
刚到家他就直奔自家阳光最好的花园,这个时候他的老父亲肯定是在花园里晒太阳,做什么日光浴。 李长卿快步走进花园的拱门,还没看见人就大声喊道:“阿爹!我回来啦!我们来赌一局吧!”
被暖洋洋的太阳晒得昏昏欲睡的司源睁开一只眼,扫视了一圈,没看见儿子的身影,这小子是人未至声先到啊。
于是他勉强睁开的那只眼的眼皮子又吧嗒一下盖上了。
这时李长卿冲到司源的躺椅旁边蹲下,殷勤的给司源捏了捏肩膀,夹着嗓子说道:“阿爹~快给我出出主意,今日先生问我是否参加今年的会试,阿爹你跟我赌一赌,我今年参加会试顺不顺利?”
司源没搭理他,只是长叹了口气,然后把两条大长腿给伸直了:“哎哟,年纪大了,这腿总是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