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柯学破案居然恐怖如斯187
考上大学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作为在同阶段顶尖学府的顶尖学霸,除非故意考崩,不然很难有考不上心仪目标的可能性。何况诸伏景光还是拿着数个加分项和学校伸来的橄榄枝, 几乎是只要参加考试就能必定能考上的程度。
所以刚考完试, 诸伏景光就已经把考试这件事扔在了脑后,开始翻看这几个月来公安的辅助人员活动的成果。有了从城中城基地获得的情报,又是官方组织直接下场,应该会有明显的进展才对。
情报都已经扣在他们脸盘子上了,几乎就是按头让他们拿功绩的事, 如果还做不好……
应该不可能吧?
日本警察没有月报周报之类的制度,不过依然有每月一次汇总各小组办案进度的情况, 每周也有固定会议,另外每天大小会议根据工作情况进行。会议记录代表了很多,比如诸伏景光想要看的办案进展。 他的小组确认了多个与组织有关的企业, 以雷霆手段将这些公司的法人及主要管理人员一网打尽。为了防止泄漏风声,他们的行动是在一周内进行的。
不要觉得一周时间很长,如果目标察觉到情况不对,随时都能乘坐飞机离开日本。实则重点目标的动向都被盯着, 无论乘坐什么公共交通工具都有人实时观测他们的动向, 若是要离开日本甚至只是要离开东京都市圈, 都会触发紧急手段, 直接在车站/飞机场把人提前拿下。
诸伏景光看着名单上一串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有的公司老板赫赫有名,让人惊叹他竟然也与非法组织有关联, 有的小公司别说老板的名字,连公司名字都没怎么听说过。估计整个东京商业圈中,各个阶层的公司都有被抓去谈话的。
如此证据确凿的逮捕行动, 说是请去喝杯茶,实际上这杯茶怕是要用数年时间才能喝完了。
乌丸集团再是如何强盛的公司,上下游关联公司都被抓了,又能如何好好运营下去呢?本就因为一家新兴公司的崛起,强大可靠的形象出现了破绽。在消费者眼中,乌丸集团已经从一个技术顶尖的老牌企业向着守着旧荣誉不动弹的陈旧企业转变。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而老产品又因为供应链断裂缺货。
订单无法按时交货,乌丸集团陷入愈演愈烈的舆论风波中。口碑下滑,营业额下降,最可怕的是,企业股份价值越来越低。以股份来捆绑企业高层管理的手段,在此时失去了效用。
出现第一位离职的高层之后,紧接着是第二位、第三位。
上层的变动逐渐向下影响,而中低层的变动直接牵连到一线工作人员。一口气大换血,若是成功还能给企业续命,若是不成功,就只是饮鸩止渴的自杀行为。员工若是长期未能成为管理人员,除了如人际关系(站队)、生不逢时之类的原因,还有一层就是该员工可能本身就不具有管理能力。
一批管理人员离职后,单纯只是因为工作时间久就被提拔上去的新管理人员能力明显比上一批弱了很多。业务不熟练带来失误和并不完美的处理方法,使得市场口碑进一步下滑。
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
诸伏景光从会议记录中看到的只是寥寥数语,可结合报纸和新闻报道,就会发现短短时间中,日本的经济圈上层正在发生动荡,说是导致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为过。
在近三十年间,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少见。三十年前,日本正值春秋鼎盛的泡沫经济时代,一个岛国几乎占据了全世界经济的17%以上,一度达到美国gd的70%以上,人均gd更是美国的1.52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那种经济腾飞的日子里,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接过一个世界级的大单而一跃成为顶尖企业。那个时代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个世界都需要仰仗日本的制造业。
在泡沫经济破灭后,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当年豪横又自负的企业家们,自杀的自杀,萎靡不振的萎靡不振,多方兼并、推陈出新之后,这才留下以三大家族为首的财团。
如今三十年过去,乌丸集团也要走向没落了吗?
世人冷眼旁观着,这种经济圈上层的变动,是普通人无法插手也没有想要插手的念头。对于知道实情的人,他们不拍手称快并不是对这种恶名在外的资本家有所宽容,而是在等待法律给恶人降下惩罚。
【看来公安也还是在做实事的。】诸伏景光心中稍定,感觉拿下组织指日可待。
会议记录中,还有一些关于城中城情报的分析。公安找了专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大学中的博士、博士生导师、专家教授和社会精英。将情报拆分之后,给各行业人员分析。也有一些本就与公安有合作的,则是直接给比较完整的资料,让人封闭分析,或许得到整个案件结束才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