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界面的左下角出现系统提示:【检测到队友获取有利条件……】
【检测到现实中存在不利条件……】
【检测到自身存在有利条件……】
【检测到……】
【副本形成中……】
左下角的提示像是游戏过图时为了防止玩家无聊的小贴士,如果是现实中的游戏,可以确定它没有任何意义。因而此时,诸伏景光也不确定它是不是真的代表实际的副本形成进度。最后的提示变成“副本形成中”后, 提示框的最底部出现一个放射状的圆圈, 高亮的光束一直在顺时针循环着亮起又消失, 就像是一个“loading”的图标。
【我得快一点……】诸伏景光没由来地这么想到, 明明以往的副本进入和离开之间的时间并不会在现实中体现出来。可这一次,他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预感,他下意识认为如果副本中的结果要影响现实, 那么他进入副本和离开副本之间也会出现时间差。
若是平时在家里也就罢了,现在诸伏景光可是在四面环海的岛屿上,面临着海啸的危机。别说现在不确定在副本中的时间会导致多少时间差, 哪怕只是几十秒,就足够海浪淹没他现在所在的位置了。
这时候再后悔自己进入副本的地点存在问题已经来不及了,反过来想,如果找到安全的地方再进入副本呢,也许糟糕的后果就已经造成了。
四面八方的白雾像是被什么无形的大手操纵着,或许是自然的规则,又或者是世界运行的底层真理。诸伏景光无能为力,只能在空间中沉沉浮浮,心中焦急地等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诸伏景光“消失”了的现实世界,水浪像是千层饼一般一层又一层向海岛涌来。
最初的水还显得温柔,只是默默地升高着水面的位置。能漂浮起来的东西都浮在了水面上,浮不起来的也被水流推搡着,向着未被侵袭的陆地前进。
当它积蓄起一定的高度,原本看似坚不可摧的东西也以不可思议的姿态被拆卸、扭曲,最后成为被海水裹挟着的一部分,到处移动起来。
只是一扭头的功夫,原本还在远处公路上停靠着的车辆就已经变成了涉水车,一辆辆被推着互相撞在了一起。车主和乘客早已离开,紧急向着高处躲避。
柏岛连接九州岛的唯一通路就是跨海大桥。桥梁种类虽然听起来非常霸气,但柏岛本身就离九州岛并不远。在枯水期时,两座岛屿最近方向的海水还会因为水位过低而显露出底部的海床。只要体力足够,不怕海底的石头和贝壳割伤脚底,岛民们甚至可以徒步在两座岛屿之间来往。
这座跨海大桥是延续道路而建,建造时也没有将它的高度提升,与来往的公路海拔相差无几。如果不是能从窗外看到海景,开车前来的人甚至无法判断是不是上了桥。
也许有人会奇怪,难道不需要为船只通过留下足够的高度吗?为什么要将桥梁造得这么低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枯水期可以徒步跨越的这部分海床。此处就算是丰水期,水位也过于低了,加上地质运动和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底山峰,只要吃水深一点,船只就会在此处搁浅。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当地政府很早就禁止船只从两岛之间通行。就连岛民自己要通过行船往来两岛之间,也必须从固定航线绕行。
既然没有船会从此处通过,而两侧道路如果被水淹没,也没有车辆能从桥上通过,自然也没必要浪费更多预算来提高桥梁的高度。
只是这么一来,海水水位上涨的时候,在公路上的车辆就会从公路、桥梁侧面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地方,被水流冲入海中。
萩原研二在山上努力前行着的时候,无比庆幸自己听从了班长的安排,没有自不量力地去“帮助”他人。不然其他人遇到水浅的时候还能撑一下,他是一点儿没法支撑,分分钟就被水流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