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你怎么来了?”
沈华挑着两个箩筐,看到自己大伯,立马放了下来。
“大伯,您看渊哥成亲的事儿怎么也不通知我们一声,刚才我去老宅,一个人都没有,问了村民,才知道今日渊哥成亲。”
沈松青灭了手中的旱烟,走上前去。
“还不是因为你娘,和你们说,指不定还以为我们打秋风呐。”
沈华的脸色一僵,有些不好意思。
沈松青见状,也觉得自己说他的娘不好,再怎么着,那是沈华的亲娘。
“那个,这不是灾年嘛,想着简单弄一下就好,你来的正好,来喝杯喜酒。”
沈华也只是觉得脸红,并没有说生气,他知道他娘是什么人,也知道两家不来往许久。
“成,这算是凑巧赶上了,大伯,这是我爹让送来的粮食。”
沈华挑着粮食就往里面走。
“你看你,送什么粮食?这是你爹和你偷偷攒下的吧,让你娘知道了又要闹腾。”
沈松青叹口气,还是帮忙拎着粮食送到厨房去。
张翠花看到沈华也是愣了一愣,惊道:“你咋来了?”
“大伯娘,我爹说现在旱灾,怕家里断粮,让我送些回来,你放心,我娘她不知道的。”
张翠花脸色沉了沉,道:
“谁稀罕你家的粮食,一会儿还给抬走,省得你娘知道又骂我们。”
沈华显然也知道大伯娘的脾气,嘿嘿笑了一声,直接把那篓子放下了。
“她不会知道的,都是我和我爹攒的银子,我也是偷偷跑回来的。”
说完,就放下跑了出去。
张翠花看着那两个篓子,也是嗐了一声,叹口气。
娘不是好娘,倒是养了个好儿子。
也罢,老二家这一房,总不能真的断了亲。
沈渊看到沈华也是有些惊讶,这是二伯家的儿子,他房子盖好之后见过那么一面,挺机灵的。
他是后来听说的,二伯娘是镇上的姑娘,瞧不起他们村里的人家。
二伯虽然没说入赘,跟入赘也差不多了。
娶了二伯娘之后,二伯在镇上开了个榨油作坊,然后一家都去了镇上定居。
听说当初分家的时候闹得有点难看,二伯娘瞧不起他们泥腿子,却要走了不少家当。
去了镇上,他们一家也很少回来。
有一次水灾,家里实在没粮了,大伯和大伯娘去镇上想借些粮食,被二伯娘给骂了回来,自此算是彻底闹僵。 二伯是个憨厚老实的,又怕媳妇,家里都是二伯娘说的算,也是有心无力。
这次旱灾竟然主动送粮食来乡下,二伯和堂弟的确是用心了。
“渊哥,恭喜啊,以后日子红红火火。”
沈华看到沈渊,立马上前祝福。
虽然跟沈渊不算很熟,但是对于这个从战场上回来的兄弟,他还是很有好感。
而且就渊哥这一身的气概,尤其是现在穿着这一身红衣,他就觉得威风凛凛,让人尊崇。
娶了媳妇,家里有人照顾孩子,他觉得渊哥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嗯,一会儿我们兄弟好好喝一杯。”
沈渊点头,沈华立马狗腿似的点头。
本来是要尽快赶回去的,可是他想留下来啊。
这腿跟不受控制似的,走不了。
沈华留下来也没闲着,一会儿去这儿帮忙一下,一会儿去那儿帮忙一下。
见到人就喊,嘴甜的很。
而且他也发现了,这个家一点都不像他想的那样穷。
这成婚的排面,跟镇上的大户人家也差不多了,肉菜都好几个呢,还蒸了米饭,虽然掺的有糙米,但是在这个时候,能有一锅这样的米饭,也是顶好的了。
回去和爹说一声,也好让他老人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