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贾琮意外的,是隆正帝对宁王的忌惮竟然这么大。
按理说应当是对老二忠顺亲王更加忌惮才是,难道他手上有什么能直接置老二于死地的底牌?
皇宫,养心殿。
隆正帝听着夏守忠的回报,摇头失笑道:“到底还是个孩子,锦衣卫虽然重要,可那是什么好地方不成?这两个月这么消停,还以为他是不想在得罪人呢。”
“现在看来是实在查不到什么东西了,不过这样也对,前两次闹得太大了。他们怎么会在这么轻易的暴露出来,定是要躲的更深更阴暗的地方才行。”
夏守忠在一旁躬身笑着道:“陛下,贾伯爷年纪虽然不大,不过头脑还是不错的。这次必然能将宁王的人都钓出来,将他们一网打尽!”
隆正帝微微摇了摇头,心说就算是现在都钓出来,也不能动啊!
太上皇不死,宁王就不能有事。
动宁王的人,就相当于一个要动宁王的信号。
现在宁王时不时的在龙首宫住一晚,就是太上皇在释放的信号。
孝道,束缚着隆正帝。
“不急,先看看都有哪些人,密切观察着。只要知道是谁就容易了,慢慢等吧。朕倒是很好奇,这次他们能够给贾琮谋一个什么职位,而朕又不能不答应。” 夏守忠犹豫了一下说道:“贾伯爷说他有一种直觉,宁王和冯紫英在瞒着他什么事,或许是要用他做刀,或许是要试探他。总之是一种不好的感觉!”
隆正帝皱了皱眉说道:“直觉?成大事者哪有相信直觉的?用他做刀或者试探都是必然的,这一点倒是不用怀疑。最近可传回来什么消息了?”
夏守忠躬身答道:“陛下,最近宁王倒是没有什么异动,还是和以前一样,时不时的招揽一些门客。给自己宣扬一下贤王的名声,给众多亲王郡王送礼。”
隆正帝望着窗外的黑夜嗤笑道:“呵,贤王,当年皇兄和老八也是贤王,这是想走他们的路啊!且在看看吧,看看他能给贾琮谋一个什么差事,朕现在也很期待啊!”
荣国府后宅,贾琮目瞪口呆的看着渡航,要不是周围有人,贾琮都想问问他怎么出现在这了!
渡航呵呵一笑说道:“伯爷,这次是府上请老僧来的。伯爷最近可还好?”
贾琮咧了咧嘴角,心说本来挺好的。
“大师乃是佛法高深之辈,自然值得老太太相请。顺荣老亲王那边怎么样了?”
渡航露出了一丝古怪的笑意,并没有说那边怎么样,而是转移了话题说道:“伯爷,因为道录司又来了许多的僧道,如今后面的寺庙和道观不够用了。终了真人托老僧过来问问,是否可以让一部分的僧道去宁国府后面的道观和寺庙?”
贾琮点了点头笑道:“自然,本就是应当的。大师最近可还有其他的事?若是没有的话,不如也去宁国府小住几日?”
渡航慈祥的笑道:“如此,老僧便却之不恭了。”
贾琮心里叹了一口气,这渡航必然是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了,若不然绝对不会这个时候困居在后宅的。
只是周围的人太多了,自己根本没办法开口。
这么多的僧道来来回回的,哪知道谁是探子?
第426章 我倒是对马道婆很有兴趣
宁国府,宁正堂。
老三和包勇带着人守着前面的院门,张大娘带着不少的婆子守在后面。
堂内,贾琮皱着眉问道:“先生此时怎么会出现在西府?可是有什么事要急着见我?”
渡航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伯爷,是关于这次山岽大营主帅的人选。老僧几次思虑,都觉得修国公府的侯孝康并不合适。伯爷还是重新考虑一下,看看是否换成其他的人选。”
贾琮闻言一愣,原本的计划是自己得了去江南的差事以后,向隆正帝举荐侯孝康去山岽大营担任主帅。
侯孝康的本身能力不错,虽然和去九边的谢鲸比不了,但胜在为人谨慎。
再加上贾琮和他儿子侯廉的私交不错,自然是有信心维护住这段交情。
现在的开国一脉,牛继宗执掌蓝田大营,王子腾执掌丰田答应,谢鲸和戚建辉去了九边,已经慢慢的回到了权利中心。
虽然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迹象了。
如果山岽大营在拿到手上,那么开国一脉就会更加的团结。
这一切又都是贾琮促成的,他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高。
贾琮琢磨了一下问道:“先生是觉得侯孝康太过平庸?可开国一脉就这么几个能用的人,总不能让史家的人去吧?”
渡航笑着反问道:“为何不能让史家的人去呢?史鼐这些年虽然声名不显,但是头脑机敏,对于朝堂政事颇有见解。而史鼎骁勇,对于军事也有不少心得。”
“伯爷无非是觉得贾史王薛四家都扎根京都,不会被轻易的放出去。可如今陛下正是用人之际,再加上开国一脉的靠拢,他会答应的。”
“山岽大营的位置很重要,这一次或许元平那边不会在争了,但开国一脉也并非是稳如泰山。伯爷莫要忘了,还有不少中立的将领在呢。” “若是有人倒向陛下,陛下也不是没有可能让他们过去。所以伯爷要举荐人选,必然要举荐最适合的。侯孝康的能力说好听的是均衡,说难听一点就是平庸了。”
贾琮转着手上的扳指琢磨了一会儿,他原本打算是用侯孝康稳定住山岽大营就可以。
不需要他有多大的能力,可没想到还是漏算了中立派的将领。
以隆正帝现在‘求贤若渴’的心态来看,怕是真的会再次千金买马骨!
“先生说道不错,此事是我失误了。只是史鼐和史鼎,先生觉得哪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