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真没想造反啊 第213节(1 / 2)

如今有了贾琮的出现,又有了兼祧的机缘,两个女孩儿又都被贾琮打动了心扉,如今反倒是相处的越发的好了。

贾琮对黛玉的未来已经想好了,那些她不喜欢的俗务都不去管,只每日里吟风唱月、舞花弄叶,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和自己过这一生,每日里都活的自在,让她心灵有所寄托才是对黛玉最好的疼爱。

而宝钗不一样,她适合做管家的主母,可以掌控者府里的俗务,相夫教子操持后宅才是宝钗的理想。

宝钗的真实,让她就脱离不了这些事情、

在管家的闲暇之余和黛玉还有自己赏花作诗,对她来说,便是最完美的状态了。

而撩拨了两人心弦的贾琮,此时正笑呵呵的在一旁看着交头接耳说悄悄话的她们。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湘云走到贾琮的面前蹦了几下遮挡他的视线,嘟囔道:“三哥哥好没意思!方才和宝姐姐林姐姐出去说了悄悄话,回来了还只顾着看她们!好歹也理我们一理,如今是妹妹们不重要了?还是两位姐姐太漂亮了?”

除了宝玉,其他的姑娘们都笑做一团,宝钗和黛玉装作什么都没听见,这个时候肯定是越描越黑,而且湘云的性子就是越说越热闹。

探春过来拉着湘云道:“我和你说啊,这里可是人家的地盘,人家说什么做什么,哪里值得我们来管?你们没来的时候,我只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林姐姐宝姐姐好一顿欺负!”

“呀!敢欺负我三姐姐!宝琴,我们上!”

看着湘云张牙舞爪的,宝钗拿着团扇遮着嘴笑道:“云丫头,你可不能听风就是雨吧!侠女不都是要明察秋毫的么?你不问清楚什么事就站在三丫头那边,岂不是违背了侠义精神?”

湘云一滞,随后哼了一声说道:“我和三姐姐还有宝琴现在才是一伙的,这个时候明察秋毫,岂不是背叛了我们的信义!”

后面的探春捂着额头说道:“这话让你说的,好像是明察秋毫以后,就冤枉了她们两个!”

湘云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是一时嘴快说错话了,最重要的还是手上见真章!

一马当先的对着宝钗冲了过去,随后就是探春和宝琴围堵黛玉去了。

一时间屋里嬉笑热闹了起来,贾琮搂着跃跃欲试的宝玉的脖子,强制的带出了里间。

看到这一幕的黛玉抿着小嘴一乐,这三哥哥太能吃醋了,本就没什么事,怎么到现在还这么看不上宝玉!

正寻思着,脚下慢了一步,被身后的探春抓到了,“嘿嘿,林姐姐,好嫂嫂!现在要不要求饶啊?!”

听到‘好嫂嫂’三个字,黛玉啐了一声宁死不屈,然后被探春和宝琴抱着一阵抓痒痒肉……

外间里,贾琮看着愤怒的宝玉笑道:“女孩儿家玩闹,你在里面凑什么热闹。你都是个大人了,马上就要成亲了,再过两年都要当爹了。哦对了,袭人弟妹可得仔细着,现在可不能有了。”

跟出来的袭人险些没直接摔在地上,红着脸低头啐了一声说道:“三爷莫要说笑了,我一个丫鬟,怎么值得三爷挂在嘴边打趣。”

贾琮摇了摇头正色道:“若是论宝玉院里甚至整个西府的丫鬟,袭人都是数一数二的。连老太太都允了你姨娘的身份了,你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袭人这个丫鬟是贾琮非常欣赏的,当然也就只是欣赏,没别的意思!

袭人很是温婉,但又不是一个老好人,她有着自己的心机和小算计,但这样才更像是一个正常人。

而且她对宝玉是真的好,多少红楼粉丝都喜欢这个袭人姐姐!

宝玉见到贾琮和袭人说话,顿时惊怒道:“琮哥儿,你做什么!晴雯和香菱都让你抢走了,还想抢我的袭人不成?!”

袭人再也听不下去了,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转身就掀帘子进了里屋。

贾琮也是无语,晴雯和香菱本来就是我的,和你还有个毛线关系?!

“别扯犊子,说正事呢。下次冯紫英和琪官找你,你和他们说一声我也去。然后让人过来找我一下,我也见见你总是夸的人是个什么人物。” 宝玉被贾琮箍着脖子,想反抗也反抗不了,像是一个小鸡仔一样的委屈道:“喊你就喊你嘛,你先松开我成不成?!”

贾琮连忙松开了手退开了两步,这宝玉怎么每次委屈之后都越来越像是受了?

不会是让琪官和秦钟给带的吧?

想到这,贾琮一阵恶寒。

第354章 衍圣公府里的两具尸体

山岽,衍圣公府,这衍圣公府的占地面积,比荣国府和宁国府加在一起还要大。

大到夸张无比的门楣上书写着五个龙飞凤舞的金色大字:天下第一家!

此乃太上皇当年亲笔所题。

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

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天下第一家’的匾额下方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

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

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当今天下的‘孔圣后人’遍布天下,其实大部分都是在衍圣公府被赐姓的家奴被放出去了。

最正宗的嫡系后人还剩下两支,山岽的北府和折江的南府,这是当年唐末异族入侵时,被各个异族‘尊崇’而来的。

当时立了超过五个‘孔府正宗’,就是那些异族为了招揽华夏的文士。

而孔府也一贯的选择了‘识时务’,毕竟要为了保护华夏传承和圣人之说做些牺牲嘛!

最后战乱多年,到大乾太祖和高祖定鼎江山后,只剩下南北二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