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第135节(2 / 2)

1983发家致富 吹笛人 1680 字 1个月前

开在分矿的二店,雇着厨师曹全安,服务员郝翠兰、齐小弟,以及郝大婶;

新开三店的雇工人数就更多了,包括厨师费立广,服务员徐和平、纪平波,以及洗碗工。

就这,没把一店、二店招的学徒以及处于试用期的员工算进去,也没算上贺明军,就已经十一个人了……

贺明珠苦恼地想,她也没大肆招人啊,已经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人力资源,怎么不知不觉就雇佣了这么多人呢……

幸好由于三个店的位置分散,从表面上看,每家店的雇工数量都没超过八个人,因此,一时间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而且三店的名字是“乌金年代”,不是特别熟悉贺明珠的人,很难将其与“煤矿人家”联系起来。

但随着饭店的扩张以及知名度的提升,迟早有一天,这个问题会曝光出来。

到时候老古董们拿着《资本论》来审判——

好啊你,居然敢违反“七下八上”的规定,你这是复辟资本主义,剥削社会主义人民!

再来个没收饭店、收归国有,那贺明珠就哭去吧。

尽管在几年之后,这条荒谬的“七下八上”的规定就会被废止,国家也不会再限制私营企业的雇工数量。 但现在,贺明珠可不想成为时代局限性的牺牲品啊……

贺明珠琢磨了又琢磨,将自己对前世政策发展的了解,以及这段时间开店以来所听闻的各色小道消息,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就是这个办法,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新的危机……

甘蔗没有两头甜,总要先缓解迫在眉睫的重大危机,不然就谈不上“未来”二字。

至于以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生不就是逆水而行,完成一个接一个的新挑战吗?

一矿办公楼。

对着久未见面的贺明珠,张副矿长有些惊讶地说:

“什么,你想办一家‘红帽子’企业?”

第107章 第107章戴一顶红帽子

“但‘红帽子’企业是什么?”

张副矿长真诚而疑惑地问道。

贺明珠:“呃……”

她准备的一肚子关于设立红帽子企业的论点论据,被张副矿长这一句话,全堵了回去。

见张副矿长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贺明珠脑子一转,就想明白了。

这年头关于“红帽子企业”的说法没有流行开来,人们更习惯使用“挂靠”二字。

也就是说,将私营企业挂在公有制企业或单位的名下,注册一张集体营业执照,以集体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以规避私营企业所面临的一些歧视性政策。

这种名为公有实为私营的企业,被称为“红帽子”企业。

如果三家饭店能够成为挂靠在一矿名下,贺明珠不仅不用担心雇工人数的问题,而且可以向银行贷款,解决现阶段饭店规模扩张的资金问题;还可以集体企业的身份,招聘大中专学历的毕业生。

此外,饭店也能适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不用再缴纳工商管理费,以及一些针对个体户、杂七杂八的税和费。

贺明珠向张副矿长简单解释一番,张副矿长很快就明白她的意思。

“原来你是想把饭店挂靠在一矿名下?”

张副矿长犹豫了:“这事有点难办啊……”

见张副矿长似有推拒之意,贺明珠抛出挂靠的条件:

“如果可以挂靠的话,我愿意每年给矿上交一万块的挂靠费。”

在1983年,一万块并不算一笔小钱,一个煤矿工人一年的工资收入也不超过一千五百块钱。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万块是需要十年积攒的巨款。

贺明珠之所以一开口就提出每年一万块的挂靠费,就是希望看在钱的份上,能够顺利办成挂靠。

可听了贺明珠的话,张副矿长却哂笑道:

“一万块算什么?要是让你们家饭店戴上这顶‘红帽子’,那我才有大麻烦呢。”

贺明珠在来之前已经有心理准备,对张副矿长的话并不感到意外。 “张矿长,您是有什么顾虑,方便告诉我吗?毕竟我们合作也有一年了,关于我的人品和能力,我相信您都看在眼中,对我的诚意也很有了解。而且挂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我所知,矿务局已经有不少厂矿允许个体户挂靠,每年管理费从三千到五千不等。对于一矿来说,挂靠也是一件双赢的事,可以每年获得稳定收益,且不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贺明珠说得有条有理,从她作为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到矿务局企业挂靠情形的普遍性,再到挂靠对一矿的好处,寥寥数语就说得清楚,很有信服力。

听了贺明珠的话,张副矿长眼中精光一闪。

“既然这样,那我就实话实说了。”

贺明珠作洗耳恭听状。

张副矿长说:“其他厂矿挂靠的企业,在挂靠之前没名气,挂了也就挂了,没人会注意;可你们饭店不一样,在矿务局,乃至乌城,名声太大了。要是一矿单为你们开一家新公司,这就太扎眼了。”

贺明珠没想到,原来煤矿人家的名声居然会成为挂靠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