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第114节(1 / 2)

1983发家致富 吹笛人 1673 字 1个月前

郝村长咳了两声,示意郝翠兰别说这么大声。

一千块在农村可是大钱,许多农户一辈子也没攒下这么多的钱,而她一个小姑娘手上却有这样一笔巨款,让外头知道了招人眼。

他出门被人问起,只说老板给了五十块的营养费。

就这,不少人在背后嘀咕,说贺老板太实在了,不就是碰出点淤青,哪就值当这么多钱啊。

还说村长家不地道,受了一点伤就讹人家五十块,太欺负人了。

对于王东文的问题,郝村长说:“小部分农民思想还比较封建,但总体来说,俺们村还是很感激贺老板。有人之前见过通缉犯,说他看人的眼神邪性,瞅着就是想干坏事。还有人家里做好的馍馍被偷了,俺们猜是被那人偷的。幸好贺老板抓住了他,没让他跑了,要不然下一个被抢的就是俺们村的人了,说不定还会死人。”

王东文将郝村长的话都记在了本子上,打算回去以后和公安了解的案件情况相对照,核实一下信息真伪。

聊得差不多时,他问郝村长:“我听说通缉犯原本还想来村里偷鸡的,没偷着鸡才去偷了馍馍。说起来,咱们村怎么没养鸡?”

郝村长爽朗地笑了:“俺们村以前养鸡,自从贺老板来开饭店,俺们村的鸡就都被饭店来的客人吃光了!”

王东文有些惊讶,没想到一个小村子的饭店居然生意会这么好。

“既然饭店对鸡肉的需求量大,现在村里不打算继续养鸡吗?还是说有什么别的打算?”

郝村长说:“养,当然要养!俺们和贺老板都商量好了,合伙办一家养鸡场!贺老板出钱,俺们村出力,养鸡场的利润五五分成。”

意外发现了一个新的新闻切入点,王东文仔细地和郝村长了解关于合作办养鸡场的事。

郝村长却狡黠地不肯回答。

“不说了不说了,万一报纸上说俺们这是投机倒把,要割资本主义尾巴怎么办?王记者,你可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写到报纸上啊!”

王东文笑道:“郝书记,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没人再割资本主义尾巴,您就放心吧。”

郝村长却说:“谁知道上面政策会不会变?这些年俺瞧着,政策是一年一变,说不准,说不准啊。”

他反复向王东文强调不能在报纸上写养鸡场的事,不然他就不带王东文去村口饭店实地查看了。

郝村长手上有一把饭店大门的钥匙,是贺明珠留给他的,用来配合公安的现场取证。

王东文哭笑不得,无奈地答应了郝村长的要求。

天色渐晚,王东文还要骑车回县里招待所。

三人步行来到村口饭店,却意外看到饭店的门开着。

郝翠兰说:“难不成是小老板回来了?”

王东文已经激动地抢先走进了饭店。

店内正在清扫,倒伏的桌椅被扶正,地上的血迹被擦掉,连着一周没打扫而积下的灰尘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一个满头是灰的小伙子看到有人进店,有些生涩地说:

“今天店里不营业,您请回吧,明天再来。”

听到声音,另一个胖乎乎的老头从厨房走出来。

“小齐,谁来了?”

王东文看看小伙子,再看看胖老头,犹豫不决地问:“你们谁是贺老板?” 第96章 第96章到底谁是贺老板

谁是贺老板?

王东文之前了解到的消息是郝家村的一家小饭店的老板抓住了通缉犯,至于这个饭店老板姓甚名谁,是男是女,他并不清楚。

王东文觉得,能够徒手抓住持枪通缉犯,大概饭店老板是个身高七尺、身强体壮的黝黑大汉。

鉴于饭店开在农村,说不准这个老板平时下地扛锄头,饭点进店掌大勺,脑袋大脖子粗,既是老板又是伙夫。

他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进了店,四下寻找对应的人。

王东文先看到打扫卫生的小伙子,觉得他身形单薄,眉眼间倒是有股机灵劲儿,但瞧着不像是能和通缉犯过招的;又看到

了胖老头,倒是符合脑袋大脖子粗的标准,可年纪太大,老胳膊老腿骨质疏松,让通缉犯一巴掌就拍到墙上了。

这俩都不太像传说中的贺老板啊……

对于王东文的问题,胖老头不答反问:“你找哪个贺老板?”

王东文疑惑道:“还有两个贺老板吗?”

胖老头说:“怎么就没有了?我们店里有两个姓贺的,贺明军和贺明珠,都是老板,你找谁?”

贺明军?贺明珠?

王东文当机立断:“我找贺明军。”

贺明珠一听就是女人名字,看来抓住通缉犯的就是这个贺明军了!

胖老头转身朝后院喊:“老板,有人找你哥!”

后院的门打开,有人走进前厅,同时传来一道女声:“谁找我哥?”

这个声音听着年纪不大,却意外的沉稳与干脆利落,即使没看到说话的人,也会让人觉得她充满决断力。

王东文循声看去,转过一道墙,出来了一个漂亮的有些耀眼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