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矿企业,乌城矿务局是第一批用到了进口设备的国企。
新型的进口综采设备的可靠性高,故障率低,能够有效提高采矿效率,降低采矿成本,使矿山的效益得到跨越式的增长。
但问题也有,进口设备价格高,还娇贵,没有老设备皮实耐操。
在矿工习惯性的粗暴操作下,新设备经常出现小毛小病,矿上的老师傅对着完全陌生的进口设备束手无策,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修理。
外国设备商还很藏奸。
设备配套的使用手册内容空泛,派来的工程师只负责安装设备,在操作培训上马马虎虎,外语说得又急又快,翻译不是机械专业,自己都半懂不懂,翻译出来的东西更是牛头不对马嘴。
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不得不浪费外汇请外国工程师来修理。
经常是能修一修就解决的问题,对方却要求购买高价原厂零件来替换。
由于此时国内的煤矿技术水平低下,即使明知对方是在故意宰人,也不得不低头认栽。
然而,就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郑解放所在的西煤矿务局还是向煤炭局申请了下一批的进口设备。
无他,煤矿的现代化机械化转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打眼放炮、大锨攉煤这种过时的采煤方式终将要被时代淘汰。 乌城矿务局作为第一批使用进口综采设备的国企,在这几年间夜以继日地进行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因操作水平和技术水平低下而造成的设备使用问题。
作为将要安装进口综采设备的煤企,西煤矿务局积极派人前往乌城矿务局考察学习,争取在综采设备换代时,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郑解放已经是第二次来乌城矿务局了。
得知他们是来学习进口综采设备的使用经验,乌煤的同志不藏私,热情分享他们在设备落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特别是一矿,老矿长是位正直热忱的革命同志,对共产主义有无与伦比的热情。不仅分享了他们在使用设备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还大方地将一些技术创新也拿出来共享。
西煤矿务局获益匪浅,稍微消化了第一次带回来的学习内容后,迫不及待又安排了第
二次考察。
郑解放觉得一矿什么都好,就是吃的上实在有点糟心。
唉,怎么会有单位在招待客人时,让厨房端上来掺着耗子的卤排骨啊!
虽然他没误吃耗子,但吃了好几块排骨,被恶心得够呛,当时就哇地一声全吐了出来,过后好几天都吃不进去饭。
最严重的时候,他一听到乌城两个字,胃里就开始翻滚,几欲作呕。
一次考察,他瘦了五六斤。
这次考察郑解放本来是不想来的,但领导说他有带队经验,和乌城矿务局的人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郑解放才四十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考虑到个人的发展前途,他一咬牙,还是来了。
到了一矿,来接待的还是张副矿长。
这位张副矿长和老矿长可不一样,喜欢摆架子拿捏人,特别是在对方有求于他的时候,那可是要将架子摆的足足的,好处拿的满满的,才施舍似的给予一点帮助。
但和另一位文g时期提拔的、喜欢喊口号搞批斗盖帽子的副矿长相比,郑解放还是宁愿和张副矿长打交道。
一天考察下来,郑解放和随行人员的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的,收获十足。
晚上是一矿组织的接待餐,张副矿长带路,一行人出了一矿大门,朝外走去。
郑解放一边和张副矿长寒暄,一边觉得不对劲。
这条路,怎么越走越眼熟,他好像是来过?
他迟疑地左右看看,脚下的步子越来越慢。
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终于按捺不住,郑解放问出了口。
“张矿长,咱们这是去哪儿吃饭啊?”
张副矿长说:“咱们这是去我们矿上新开的饭店,煤矿人家,那儿的菜很不错的。”
郑解放稍稍放心了些,不是三产饭店就行。
可等一行人到了地方,郑解放彻底绷不住了,站在饭店门口,失态大喊:
“什么煤矿人家,这不还是你们那个耗子饭店吗?!”
第66章 第66章耗子饭店一雪前耻
郑解放大呼上当,站在饭店门口死活不肯进去。 “张副矿长,要是矿上招待费用不足的话,我们吃食堂就好……”
他连客气的“张矿长”都不肯叫了,直接喊副矿长,表明了是对他有意见。
和他一起来的西煤工作人员窃窃私语,来过的人向没来过的人小声科普。
“这就是那个耗子饭店。”
“什么?这就是郑主任吃出耗子的那个饭店?”
“乌城的人是什么意思,不想请客就不要请,让我们吃耗子肉是怎么回事儿啊?”
一矿这边的人也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