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苗已经到了可以出宫的年纪,本来去年她就在放出宫的宫女名单上,丹卿也想为她寻一门好婚事,是她自己说想跟着丹卿去公主府后再定,所以才留到了如今。
可现在丹卿要远嫁,就不想耽搁禾苗,她虽然年岁大了些,但相貌清秀,又深得丹卿信重,这些年攒下了不少银钱,还有丹卿给的嫁妆,反正她要挑人的消息一传出去,跃跃欲试的侍卫可不少。
丹卿让她自己选,她却看都不看就推辞了。
“奴才是一定要跟着公主去的。”
禾苗从没想过要离开丹卿,她跟在丹卿身边十余年,看着丹卿从一个小姑娘长成如今亭亭玉立,与丹卿早就不是简单的主仆,而是亲人了。
现在丹卿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她怎么可能会放心交给旁人来伺候?
不管是公主府还是漠北,对她来说,只要是丹卿在的地方,就是她的家。
丹卿劝了几次,见劝不动,便也只能应允,但有言在先,无论何时,只要禾苗想嫁想走,都可以。
朱颜和成碧这两个小宫女今年才不过十五六岁,便是留在宫里也要等上十年才能出去,所以也是愿意跟着丹卿的,丹卿给她们拿了些银子,叫她们好好安顿家里。
娥眉是康熙特意给丹卿培养的暗卫,自不必说,要跟在她身边。
其他随行的宫女就都交给内务府来挑选,丹卿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她们自己愿意去。 一来,他们认为大清乃是天朝上国,出兵征讨该当师出有名,这个名,可以是准噶尔部挑衅,可以是噶尔丹不敬,但无端设伏,未免落了下乘,会叫世人觉得大清阴险狡诈,失了大国气韵;
二来,他们也不认为噶尔丹会上当,觉得若是要打,与其搞这些可能无用的阴谋诡计,不如干脆公然宣战,与准噶尔部正面对决。
对此康熙不置可否,只叫他们下去再议议。
等众臣走后,丹卿从屏风后面出来,忍不住道:“说了这么久,好像也没说出个什么结果来。”
康熙笑道:“你以为打仗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调兵遣将粮草先行,就算如今国库充盈,一场大战下来,户部也要抖上几抖!”
这倒也是,其实那些反对的人嘴里说着什么大国道义,暗地里还是在明示暗示银钱粮草的问题。
康熙若是想亲征,那就势必得大获全胜才不负皇威,这也就意味着,大清派出的兵力会是敌方的数倍才行。
就算不是传说中的十万大军,总也得有七八万人数,若要设伏,就意味着需要更久的准备和调度时间,所需的粮草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