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2 / 2)

“以上三点,都是皇上所顾忌的。顺水推舟先坐实韦红裳下药之事,再给足定西侯面子,好意施惠般地放她一条生路,让韦琨死心塌地效忠于他,所以,皇上最后必会留她一命,但她所犯罪名在那,皇帝也要给太傅家一个交代。最终,“韦红裳”这个名字会在世上消失,而东宫从此多了一个婢妾。”

“漂亮,不愧是我家暄暄。”聂文崇满眼赞赏,心道可惜了,暄暄要是身为男儿身,满朝文武的心眼子加起来,都没有她多。

所以说,这个案子根本没有必要审。

只需静待五日即可。

这五日里,韦琨和太子必会不停地想办法救人,找证据,可随着时间推进,证据和证人还未找到时,那么,他们就会去恳求皇帝开恩。

皇帝便会朝着暄暄所猜测的那种结果去做。

而需要他做些什么?

需要他确保所有的证人和证据都找不到,坐实韦红裳的罪名。

当然,不单单这个。

聂文崇瞧了眼自家乖巧的女儿,他不会告诉她,他已吩咐刑部那群人,特殊情况下,对罪大恶极,又嘴硬的犯人用些刑,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韦红裳。

聂文崇眼底的阴霾一闪而过,看向暄暄时,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蔼可亲。

她到底有多大的胆子,竟敢算计他家暄暄!

暄暄虽然聪慧过人,却从不暗害他人,她自幼便心地善良,与世无争,开善堂,办学堂,收容孤儿,救济孤寡老人……她从不仗势欺人,也不会趋炎附势,对待太子和皇后的讨好,不卑不亢,对待不受皇帝待见的三皇子,也是以诚相待,多加照拂……

这些他都看在眼里,只是不说罢了。

女儿太好,讨太多人喜欢,他深感欣慰,至少不用像他这样,什么肮脏事都经手。

可恨的韦红裳。

这次,就算皇帝饶她一命,五日的时间,也足够刑部那群酷吏,将刑具上个遍了。 永宁公主是在翌日一早,随着淮阳王的迎亲队伍一道离开的。

走得异常安静。

不单单与她一母同胞的四皇子没去相送,就连平日里极宠爱她的苏贵妃都不曾去送。

到了事发后的第五日,刑部将得到的供词呈上——韦红裳亲自画押认罪的供词。

太子完全不信红裳已认罪,一口咬定必是刑部造假。指责刑部造假,那不就等于指责聂相造假么?谁不知道,刑部尚书乃聂相的得意门生。

若是以前的红裳,韦琨绝对会和太子一样的认为,但见识过红裳的疯魔和执迷不悟后,韦琨倒有些不确定究竟是不是她做的了。

皇后的眉头都快打成结了,这孩子怕不是魔怔了?

他们这些年与聂相井水不犯河水,甚至于,她还一直有意在拉拢聂相,偏聂文崇滑不溜秋的,除了听从皇帝的,其余一概不理会,这让他们无从下手,只得从他最在乎的——聂暄和下手。

她曾耳提面命,无数次叮嘱太子,让他一定要哄好聂暄和,结果呢,人没哄到手,这会儿,他还要替加害聂暄和的人求情辩解!

这会儿,都快和聂文崇杠上了。

谁不知道聂文崇最宠他那个闺女,区区韦红裳,哪里值得了!

文禄阁中,韦琨跪求皇帝饶韦红裳一命,太子更是长跪不起,也要求皇帝网开一面,皇后见他那架势,气不打一处来。

最后连聂文崇都看不下去了,向皇帝求了情,还说了定西侯的种种功绩,韦红裳也曾为斩杀游牧部落首领立下大功,等等这些,最后,皇帝勉强地抬了抬手,艰难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结果竟是和暄和所料一丝不差。

当日,韦红裳便被人抬着进了东宫。

为什么是抬着的?

因为用刑的关系,不要说自行走路,就是手脚并用地爬,估摸着都爬不到东宫。

刑部酷吏的手段,你永远可以相信。

之后,太子如何心疼,险些落泪,这些暂且不表。

韦红裳事后,因伤势过重,导致手部残疾,再提不起重物,更别提像以前一样灵活杀人,也姑且不提。

但暄和已经有好几日未见到慕容元嵘了。

自打慕容元姝大婚那日,闹出那事,皇帝断案之后。

聂相看着原本几乎每日都要来他府上,美其名曰向他请教问题的四殿下,如今久未露面,也察觉到一丝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