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佃农分到田地,还多出不少,归入地方官府,作为公田,雇以百姓耕种。
钱财和绢,只分不到一成给百姓,就足够两郡百姓们生存。
其他全部运往长安。
让李隆基看到宰杀豪强的好处。
不仅缓解了地方土地矛盾,还让国库更加充盈。
当然,也有坏处。
不过以当前来看,恶名都被李瑄承担!
经此事件后,隔壁余杭郡的豪强吓得肝胆俱裂;临海郡南的永嘉郡豪强们,也瑟瑟发抖。
他们因为害怕,甚至还亲自把自己犯罪的族人,抓去府衙。
为佃户减租三成,并严格要求子弟收敛行迹。
第102章 南霁云
沿海百姓对李瑄的崇敬如同神明,特别是那些受益的百姓。
李瑄灭掉劫掠他们海贼,灭掉欺凌他们的豪强,分出田地,留下钱财。
这是百姓们梦中都想象不到的美好。
如今却被李瑄实现!
不少穷苦百姓,像祭拜佛像一样祭拜李瑄。
以后两浙一带,李瑄的声望会越积越深。
这种现象对只酷吏来说,将来不会有什么用处。
但对李瑄来说,天下裂变的时候,再来临海,绝对可以一呼百应。
四月十日,李瑄得到一个消息,令他非常伤心。
大诗人贺知章去世。
他的家人,以道士礼简葬。
李瑄送去悼文,一来一回需数日时间,李瑄走不开,只能缅怀。
他很怀念在曲江柳岸与贺知章相遇,那种精神矍铄的面貌。
他多次去贺知章家中拜访,对这个大诗人,大学者,万分尊敬。
贺知章留下的诗集,李瑄将来会好好拜读。 李瑄不让百姓叫他将军,而是称他为七郎。
临海郡的百姓有谚语相传:“七郎为郡守,草民愿折寿。”
寓意李瑄能让他们安稳生活,折寿在所不惜。
如此种种,让李瑄更坚信自己的道路。
李瑄没有收下百姓的礼物,他下马向临海百姓谢礼后,与亲卫一起策马离开。
许多百姓以袖掩泪,不得自己。
“汉代的酷吏离开后,有没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