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李瑄骑马追击,亲自将乌苏米施可汗从马上抓下。
其实李瑄基本没什么夸大,但朝廷百官贵族,都养尊处优。
他们潜意识都认为那种环境不是人能去的。
故而窃窃私语,不断赞叹李瑄的神勇和胆略。
李适之反倒是没什么动作,现在谁人不羨慕他呢!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隆基听李瑄的讲述后,在朝堂上将这首诗念出来:“一首边塞诗,雪满弓刀,朕能听出卿在擒拿突厥可汗时的艰辛困苦,也能听出卿的果敢坚毅。随卿追击突厥可汗的将士,战死者重恤,家人分本郡县永业田五十亩,另可推举左右将晋升。令王卿开府库,随行之骑再赏绢钱。”
李隆基一高兴,李瑄的老部下又得到赏赐。
“臣代丰安军将士拜谢陛下!”
李瑄拱手应谢。 接下来,就是正式朝会日常的时候,以及元正日安排当值。
“这海贼吴令光,再掠临海。临海等郡太守是干什么吃的?这七八年间,年年都能听到海贼猖獗的消息,诸卿有何建议吗?”
朝会上,总有让李隆基不顺心的地方。
海贼吴令光就是其中之一。
自从东都洛阳回来起,李隆基每年都能听到吴令光这个名字。
郡中别驾换了几个,却不见成效。
李隆基的耐心已到极点,准备派人去讨伐。
诸臣们没有头绪,海贼在大海之上,神出鬼没。
在这个时候,大海对文武百官来说,依旧是神秘的存在。
“启禀陛下,臣愿前往临海,为陛下征讨海贼。将皇恩带至海边,使海波平静,百姓安居。”
见没有人应,李瑄再次起身,向李隆基请求。
他正好以此卸任朔方都知兵马使和丰安军使。
他记得剿灭海贼吴令光的是武状元出身,现任河南尹的裴敦复。
使得裴敦复有入相之势。
好像就是在天宝三载。
李瑄决定提前一步,接下这个功勋卓著的任务。
等立功回来,再请求李隆基将他调遣至陇右。
“卿能为朕分忧,朕心甚慰。然海战非比寻常,卿要慎重。”
李隆基对李瑄这种不畏困难很满意,但也有顾虑。
“臣在半年多前无有寸功,依可征战于草原、沙漠、雪原。那吴令光虽聚数千之众,然不过一贼寇,臣三个月内必将其覆灭。”
海贼无非就是在临海郡旁边的哪个小岛上窝着。
即便不去寻找那个岛,海贼总要吃喝,而且海贼在郡县,必有线人。
李瑄觉得依靠这些线索,绝对可以完成。
大海是神秘,但近海没有那么神秘。
“左相、右相如何看待?”
李隆基没有立刻同意,反而看向李林甫和李适之。
“忠武将军为臣之子,为国效命,臣无法制止。”
李适之尊重李瑄的意见。
李瑄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让他心疼,但能突出鲜明的个性。
“臣觉得忠武将军有平定海贼的能力,可以一试。” 李林甫看李隆基的表情,就知道其心仪李瑄,不便开口制止。
将军难免阵前亡,李林甫不怀好意地诅咒李瑄。
陆地与海洋都能驰骋的话,就算你真厉害。
海贼吴令光能为祸七八年,李林甫相信想剿灭,绝非易事。
而且李瑄走后,他要加快实施计策,将李适之先扳倒。
李瑄在长安,太碍他眼。
“然忠武将军,现掌朔方军权。”
李隆基又看向李瑄。
“北方宴然,臣愿意卸下朔方都知兵马使,丰安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