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满直觉并非如此。
她回神,问道:“阿娘与宋姨母交好,这些年时常寄信关心宋老夫人的身体,想必来信时提及过老夫人现在何处?”
“宋老夫人年迈,又有腿疾,宋洄小公子顾及老夫人的身体,去岁带她回了燕京医治。”
青黛回忆着,“但老夫人曾发誓此生不入燕京,二人便落脚在京郊的静法寺。”
姜满微怔:“静法寺?”
青黛道:“是,听说静法寺能落成如今规模,半数是靠宋老夫人当年捐赠的香火。”
姜满眉头微蹙。
还真是巧了。
她道:“青黛,劳你帮我探听宋老夫人的消息,五日后恰逢静法寺的香会……我去见见老夫人。”
青黛应一声“是”。
盘算好接下来的事,姜满重新端起瓷碗。 她喝一口杏仁茶,又听青黛问:“说来姑娘今日见了那位三殿下,觉得三殿下如何?”
杏仁茶哽在喉间,姜满咳了一声:“……你也瞧见了他,你如何看他?”
青黛笑笑:“姑娘知道,我也不会瞧旁的,只今日在京郊得见,那位殿下的武功确是一等一的好。”
姜满抬眼,面色不改,提及洛长安时的言辞却疏离而冷淡:“于我而言,他文采亦或武功好坏都没什么所谓。”
“陛下有心赐婚,只一道圣旨我便需从元陵夜以继日地赶来燕京,他便是个十恶不赦的,我也没得选。”
青黛点一点她的眉心,宽慰道:“姑娘别发愁了,我瞧那三殿下虽性子冷些,神色里却对姑娘关切,不像是个恶人。”
“或许吧。”
姜满敛起眼睫,没继续与她言谈洛长安,一口接一口地喝净了碗中的杏仁茶。
--
翌日清晨,姜满梳妆齐整,乘马车入宫面见太后。
自前世被囚在西清园一月,姜满的睡眠总是很浅,这夜也同样未能得好眠。
她不断在风吹草动中醒来,又不断陷入到一个缥缈的梦里去。
梦里她死得很早,立在软草及腰的山巅,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夕照化作火焰自天边燃起,烧尽云霞草木,一路蔓延到身畔。
“小满!”
耳畔响起一声稚嫩的呼唤,姜满回过头,滚烫的火焰迎面,望不见半分人影。
“小满,小满。”
姜满的脚步不受控地奔向那场大火。
热浪萦绕,火舌舔舐在身畔,她的脚下骤然踩空,就这样自山巅跌落。
身体一瞬失重,额头撞上一片微凉的柔软,姜满猛然抬眼。
青黛小心地捧着她的脑袋,扶她重新坐好。
“姑娘。”
青黛理了理她额角散乱的发,柔声道,“姑娘再忍一忍,这会儿睡过去,仔细花了妆发。”
“等见过太后娘娘回来,姑娘想睡多久都好。”
姜满眨眨眼,挥散梦境。
直到跨入寿安宫的宫门,太后身边的李姑姑前来引路,姜满的睡意才彻底消散。
太后曾是先帝的皇后,极得先帝敬重,与先帝育有二子一女,后一子夭折,更得先帝怜惜。
太后吃斋礼佛崇尚节俭,寿安宫内的布置也一切从简,只入殿处一架木长屏,旁侧立着只高脚铜香炉。
长屏后是一方素纱帘帐。
这些年太后抱病,因而免了宫中晨起的安礼,她常日也极少出寿安宫,这会儿正在帘帐后歇息。
姜满将带来的手信交给李姑姑,走到帘帐前,跪身俯首:“臣女姜满,自元陵而来,拜见太后,太后万安。” 帘帐轻动,里面传出道和蔼的声音:“起来罢。”
李姑姑上前拨开帘帐。
姜满缓缓站起身,抬首。
太后正倚在床畔,望来的目光里满是疼惜。
她的精神果真不算好,面上没什么血色,一瞧便是缠绵病榻多时的模样。
上一世,姜满未曾看清过这位太后的面容。
她与洛长安成亲太早,许多世故往来不必亲力亲为,大小事宜都无需挂心,几次面圣,与皇上提及太后时皆是问询安康的寥寥数语,成亲后与洛长安一同来寿安宫拜见,也因太后病中歇息未能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