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为何屡屡有反贼用他?
两人说话之时,一旁的赵云眉头微微皱起。
如若公孙瓒当真重用贾诩这等奸贼,那他真要大失所望。
正当他要开口劝说公孙瓒之时,公孙续已经带着贾诩走了进来。
一进门,未等公孙瓒开口,贾诩就从怀里掏出衣带诏。
“幽州牧公孙瓒接旨!”
最近有许多带节奏的。
大致就是猜到了朕的剧情,猜到了袁绍不会死,主角继续装孙子。袁绍不会死这是必然的,简介暗示了。主角装孙子那就是瞎说了。
朕本来不想理会,可是节奏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新读者的感官,真以为主角一直是废物。
可事实上大家看到这里也知道,邺城主角是必然拿下的。只不过不是读者猜想的那样拿下,不是直接让袁熙杀袁绍拿下,那太不合理了。
带节奏的说主角不夺权,没权利,看到这里诸位爱卿说说,主角真的没权利吗?真的不夺权吗?又真的猜到了剧情走向吗? 绝对没猜到!
第157章 荀谌:冀州世家来投,这礼物陛下满
意否
太守府议事堂,公孙瓒懵了,愣在原地怔怔的看着贾诩。
这位声名赫赫的汉室奸臣,竟当着他的面宣读圣旨?
天子即便有圣旨下达,怎么也不该由他来宣旨才是啊。
“幽州牧公孙瓒接旨!”
见公孙瓒没有动静,贾诩表情肃然的加大声量重复了一遍。
“文和,你手上所拿,当真是圣旨?”公孙瓒满脸质疑的问道。
且不说贾诩这传旨之人的身份是否有问题,可他手上所谓的圣旨,分明是从衣服上扯下来的一节布料啊。
“假传圣旨乃欺天之罪,在下岂敢担此罪名!”贾诩断然呵斥,一展手上的衣带诏,再一次重重的说道:“幽州牧公孙瓒接旨!”
公孙瓒见状,意识到了可能真的是圣旨。
否则在他的地盘,贾诩即便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假传圣旨蒙骗他。
将满腹的疑惑暂且放下,公孙瓒恭敬的行礼。
“臣公孙瓒恭闻圣言!”
公孙续、公孙范以及赵云,对跟着公孙瓒一起,向着圣旨行大礼。
贾诩站直身体,朗声念道:“制诏御史: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袁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
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当念江山社稷之飘摇,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汉室!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三年春二月诏。”
圣旨念完,贾诩立刻上前扶起公孙瓒,并将衣带诏交到他手中。
公孙瓒仔细看了两眼手上的衣带诏,满脸震惊道:“文和,这……这竟是陛下洒血而书!”
一旁的赵云光听圣旨的内容,便已气的剑眉倒竖,双眼通红。
此刻听公孙瓒一说,连忙凑过去看了眼。
见到那圣旨上以血书写的文字,顿时怒火中烧,忍不住咬牙切齿的大骂:“袁贼!安敢如此欺压天子!”
贾诩讶异的看了眼赵云,不曾想这公孙瓒麾下,竟真有心怀汉室的忠义之士。
叹了口气,都公孙瓒说道:“这衣带诏,确为陛下洒血而书。想必易侯此刻心中满是疑问,在下定一一解答。”
公孙瓒立刻问道:“陛下的圣旨为何在文和手中?”
贾诩仰着头,一派汉室忠臣的模样,傲然道:“天子落难,困于邺城。在下明面上投了袁贼,实则早早便效忠了天子。袁熙杀弟囚父,亦是在下促成,为的便是使陛下脱离袁贼挟持。”
“此番前来幽州,便是辅佐易侯发兵南下,攻克冀州,解救天子。”
公孙瓒听罢,还是不敢相信。
汉室忠臣?这与贾诩这么多年来给人的刻板印象相差甚远。 “易侯请看,这里有传国玉玺的落印。”贾诩指着衣带诏上的玺印说道。
公孙瓒立马低头察看,的确与他之前受封易侯的玺印一般无二,确是传国玉玺落印,心中也便信了三分。
贾诩又道:“前些日子在下抵达幽州,与易侯阐明邺城局势。今日易侯请在下前来,想必心中已有决策了吧?”
公孙瓒点头,一脸正色的说道:“天子落难,本将军身为汉臣,岂能坐视不管?”
“本将军决定发兵三万攻打冀州,不破邺城,势不回转!”
“文和若有良策,不妨说来。”
他也不管这圣旨是真是假,他需要的就是一个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