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2 / 2)

罗家手里不知折了多少人命,他们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槐生打定主意,扶起妻子,咬牙道,“我想好了,这里的官老爷不顶事儿,咱们就上京去……”

当夜,罗氏从梦魇中惊醒,天寒地冻的,她趴在桌上打个盹儿都能惊出一身冷汗。

罗妈妈上前伺候她茶水。

罗氏饮毕,瞧了眼天色,窗外黑漆漆一片,只有雪沫子拍打窗棂的啪啪声,她揉着额角,复又低头盘算起来。

临近除夕了,待过完年,就该送李素素出嫁了,可她筹备的嫁妆还差一万多两。

“罗贵那厮怎么还没来?”

上回罗贵悄悄来信说有人跟踪自己,罗氏怕事情败露,如今二人见面都挑在深更半夜。

“奴婢去角门那儿看看。”

罗妈妈放下茶盏,出去后小心翼翼掩好门窗,不多时,才领着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鬼祟人影回来。

罗贵先是递上银票,随后说起近日有人跟踪自己,又说起了刘大山家的事。

罗氏只顾数钱,对他的话心不在焉,只在他说刘大山被打死时心脏猛跳一下,“事情可料理干净了?莫给人留了把柄。”

“姐,你就放一百个心吧,里长,县衙,哪个没收我的好处?更何况我还有个在京里当官儿的好外甥,他们巴结我都来不及,这次不用我出手,他们就会先下手为强。”他比了个手势,笑得残忍。

罗氏稍稍松口气,“最好如此。”

三年多来,他们一直如此行事,鲜少出过纰漏,罗氏便没将刘大山的事放在心上,左右不过是死了个佃农而已。

只是数完钱,罗氏的脸拉得老长,“怎么还是不够?”

罗贵谄媚的笑脸僵住,为难的说,“姐啊,弟弟也是尽力了……”

“不是还有些债款没收回来么?加紧些,不然就赶不上素素成婚了,若是耽误了素素,看不扒了你的皮!”尽管面对唯一的亲弟弟,罗氏谈起钱来也不假辞色。

罗贵忙不迭应是,又跟着罗妈妈悄悄离府。

殊不知他的来去都被管事妈妈看在眼里。

很快琼华堂里就有婢子出来,向管事妈妈汇报罗氏姐弟的对话内容,管事妈妈听得心惊肉跳,当下就去敲响揽月阁的院门。

这是赵清仪给她的权力,凡有风吹草动,不必顾及时辰,尽管来报。

正好这会儿赵清仪刚从清韵茶楼回来,还未歇下,听完管事妈妈说的话,她照例给了赏钱。 等人走后,赵清仪转眸看向窗外。

她已经想起来了,定西九年的冬天,大雪将连绵数月之久,且会给大梁百姓带来灾难。

天灾面前,影响的是成千上万的百姓,容不得赵清仪多思多虑,她只能暂且将罗氏姐弟与刘大山的纷争搁置,转而提笔飞快写下一封书信。

赵清仪在信中要父亲提前关注山东、浙江、南直隶等地,以便在灾情爆发之初,及时上报朝廷实施干预,防止前世积雪成灾,继而引发饥荒流民的灾祸,在书信末尾,她还附上了《救荒三策疏》以防万一。

这是前世她根据灾情仔细推敲过,认为可行的计策,后来她将自己所思的救荒之策告诉李彻,李彻将其写成《救荒三策疏》上呈皇帝。

那一年,皇帝依照他的奏疏内容实施,成功控制灾情,李彻也因此获得朝廷封赏,一举跃迁,自此算是靠近了朝廷的权力中心。

但这一世,她既不想便宜李彻,也不想耽误灾情,将这份救荒之策献给父亲就是最佳选择。

赵清仪晾干笔墨后,让檀月亲自走一趟,回来时顺便去找孟嘉文,问他借些人手,一部分去桐乡护住刘大山的儿子儿媳,另一部分则要配合她演出大戏。

也是时候收罗氏这条大鱼了。

这几日罗氏正为李素素的嫁妆犯愁,眼看儿子儿媳指望不上,弟弟那里凑的数也只是勉强,她必须趁着年关,想法子再捞上一笔。

午膳期间,李素素见她还在与罗妈妈谈论嫁妆的时,她不耐烦地撇嘴,“大不了不嫁就是,我就在家里蹲着,做一辈子老姑娘。”

原先她还有几分恨嫁,但打从她被伯府算计后,李素素已是心灰意冷,相貌俊美的十三郎没有家世功名,有家世的十三郎又是个瘸子不能袭爵,还要倒贴,想想她便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