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孟氏简单说了一遍事情经过,她如今回想起来,心底还一阵后怕,“……对了,为娘还奇怪,先前你让你表哥送信是何意?为何要让我们绕路从顺德府回京?莫非,与这劫匪有关?”

赵清仪当初紧着让父母避开这场祸事,就说自己想吃顺德府出的点心,出于疼爱女儿,赵怀义与孟氏亲自去了一趟,直到劫匪的事情出来,孟氏便猜测女儿是否提前知道了什么。

重生之事难以解释,赵清仪便拿张婉琰做借口,“陛下召你们回京之前,婉琰悄悄与我说,父亲将要升入内阁,恰巧我又听闻山西频发劫匪杀人夺财之事,母亲您是孟家女,很容易被盯上,女儿就想着顺德府治下太平,叫你们回京时绕个路,没成想……”

“哎,人算不如天算。”孟氏见她一脸内疚,握着她的手安慰,“若对方早盯着咱们,就算绕路到天涯海角,也是难逃此劫,但你看现在,我们都平安无事。”

母女俩说话间,已经到了弟弟赵澜俨的院子,屋外守着几个仆婢,向她们行礼,榻上的赵澜俨刚喝过药,听到仆婢问安的声音,知道姐姐来了,飞快掀起衾被下榻。

“姐姐!”

赵澜俨鞋都顾不上穿,赤足跑到门边,他头上还缠着一圈纱布,因为激动,苍白的面色添了一丝血气。

赵清仪眼眶又是一热,当初她出嫁时,弟弟才九岁,只到她腰腹这么高,转眼三年过去,如今站定在她面前小少年,只比她矮半个头。

赵清仪摸着他的头顶,眼睛掠过他的伤,满眼心疼。

“姐姐,小伤而已,不疼的。”赵澜俨龇着牙笑,还当场打了一套拳法,武得那叫一个虎虎生风,“姐姐你看,我还能练武呢。”

孟氏哭笑不得,赵家一向出清流文官,就到她们这里,出了个不爱读书,只爱舞刀弄剑的小子,“瞧你这泼猴样儿,既然伤好了,明日就继续读书练字去。”

原本还兴致勃勃的赵澜俨痛苦地“啊”了一声,小脸皱巴巴的,又扶着脑袋哀嚎,“哎呀,我头痛……好晕……”

他踉跄着作势要晕,屋里婢子配合的过去搀扶他,把他扶到床上休息。

赵清仪知道这个弟弟不爱读书,只因打小听说了当今陛下十六岁便征战西北的英勇事迹,自此生出满腔热血,就想走武将之路,平日里叫他读书,他就偷偷跑去练武,为此没少挨揍。

赵清仪摇头失笑,又劝孟氏,“母亲,我瞧弟弟对习武一事有些天赋,不如就让弟弟试试,走他自己的路。”

自程朱理学兴起之后,世人重文轻武,皆以科举入仕为荣,赵家更是有几代文人传承,在大梁地位斐然,只是到了她们大房一脉,只赵澜俨一个嫡子,父亲赵怀义自然对他寄予厚望,可惜赵澜俨实在不爱读书,时常被折磨得痛不欲生。

想起上一世大房几乎死绝的结局,赵清仪觉得能活着便足够了,好不容易捡回性命,与其逼迫弟弟让他所求非所愿,不如索性成全,放他闯荡一番,至少也无憾了。

孟氏这次死里逃生,心态有所转变,对赵澜俨不再像过去那般严苛,但还是嗔了他一眼,“难怪你一心想着回京,原来是知道你姐姐会惯着你。”

赵澜俨听出孟氏有松口之意,继续嘿嘿傻笑。

孟氏不再理他,拉着赵清仪到内室坐下,“别管你弟弟了,我倒是听说,你前段时日过继了一个养子,那孩子多大了?品性如何?”

赵清仪知道瞒不住她,一五一十说了李骄的出身来历,至于李彻与赵漫仪的事,她不想自己母亲担心,就没告诉孟氏。

孟氏听她夸李骄是个刻苦懂事的孩子,叹声道,“是个可怜的。”心里却对李彻这个女婿愈发不满,当初若知道他早与通房有个孩子,她便是冒着忤逆老夫人的风险,拼了大房的名声不要,也绝不让自己女儿受这份委屈。

好在这个孩子还算懂事,将来若能孝顺赵清仪,她便不计较这孩子的出身了。

“你既喜欢这个孩子,又把他放在赵家族学,定然就是盼着他好,我想着得空了,让你父亲去请京中大儒孔先生来瞧瞧这个孩子,若孔先生愿意收他做学生,将来对他科举大有裨益,而你是他的嫡母,对你来说就是给你脸上添光的事。”

孟氏衡量出利弊后,又说,“不过……你还是要抓紧,早日有个亲生孩子,才能保你在李家万无一失。”

她再不喜李彻,女儿都已经嫁过去了,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孟氏自然要从旁处为女儿打算,她让赵清仪生个自己的孩子,也是大多世家妇会做的选择。

赵清仪不敢与孟氏说自己在计划和离的事,便淡笑应是。

母女俩才说了一会儿话,俏月就过来禀报,“大夫人,表少爷来了,还有长公主也派人送礼上门了。”

孟嘉文会来在预料之中,但长公主居然派人给他们送礼,倒让孟氏受宠若惊,“这怎么使得?”

她赶紧走到门边,就看到下人捧着大包小包进到后院。 “长公主和驸马对我们有救命之恩,该是我们一家登门道谢才是,怎好让公主破费,反来给我们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