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2)

赵清仪喜欢她的直接了当,便也直接的说,“你只需知道,我与你没有利益冲突。”

“妾身省的。”在她面前,玉袖很是讨巧卖乖,眼珠转了转,便问出了心中疑惑,“只是妾身还有一事不明,大奶奶家中的那位三妹,瞧着与大爷似乎……”

并不清白。

玉袖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赵清仪的脸色,见她很是平静,不见半点惊讶或恼意,心中又了然,“看来是妾身多虑了,什么事情都逃不过奶奶法眼,想来,奶奶您早有主意。”

她如今一门心思都在赵清仪这位主母身上,只有主母万事顺遂,她和骄儿才能过上好日子,凡是有可能影响主母地位的人和事,她都得想办法提醒,好在,这位主母比她想象中的厉害,也更沉得住气。

赵清仪明白她的心思,想到白日里玉袖那熟练的一哭二闹,便知她不是个善茬。

这样的人,最好能为己用。

“我让你进府,是让你伺候好大爷,旁的事情,包括骄儿,你不用操心,还有一点我要提醒你,男人的情爱,永远比不上切实的利益。”

上辈子,赵漫仪将所有委屈和不幸都归咎到自己头上,认为是自己夹在她和李彻的感情之间。

这一世她要看看,没了她,这对狗男女又能如何情比金坚?

“谢大奶奶提点,妾身记住了。”

玉袖是第一个陪伴李彻又被无情抛弃过的女人,没人比她更清楚李彻的凉薄。

倘若这个男人真的有心,当初也不会为了高娶贵女,任她和孩子流落在外多年,生死不问,她若为这个男人和主母反目,才是蠢得无可救药。

“天色不早,奶奶早些歇息,妾身明日再来向您请安。”玉袖恭恭敬敬行礼告退。

临走时,赵清仪提醒她,“大爷晚些应该会过来,你想法子把他带到你院里。”

玉袖虽是生过孩子的,听了这话还是红了脸,“是,妾身定当尽力。”

等她出了揽月阁,檀月和俏月两个丫头才重新进来,檀月手中还有一封用蜜蜡封好的书信,“是表少爷悄悄让人送进来的,应当是老爷夫人的回信。”

赵清仪一下来了精神,小心翼翼拆开信封,将里头的信笺取出,是父亲的笔迹没错,看完后她将信笺叠好,终于发自内心笑了起来。

“父亲已收到圣旨,不日便要启程,他虽不清楚我想做什么,却还是愿意听劝从顺德府改道回京。”

两个婢子也不清楚赵清仪的想法,但见赵清仪高兴,便也高兴,“原来近日一直忧心的是这件事,不过,奶奶你是如何提前知晓老爷会调任回京呢?”

赵清仪察觉失言,但她信任两个婢子,便半真半假地说,“我也只是预感,上回遇到婉琰我才敢确定,加上最近山西一带不太平,时常有劫匪出没,安全起见,还是让父亲绕路为好。”

如今有了确切的回信,赵清仪一颗心勉强安定下来,只是她刚把信收进匣子里,赵漫仪的声音就从门外传进来。

“大姐姐,我能进来吗?”

第15章 “嫁你非我本愿”

赵清仪杏眸瞬时冷了下去。

两个婢子慌忙迎出去,她们也是疏忽了,没想到赵漫仪会在这个时候过来,谁让她进府的?

只是想拦已经拦不住了,赵漫仪面色红润,一脸春风得意地走进来,“大姐姐,我听说你身子不好,特意在家中做了些补身的药膳给你送来,你快尝尝。”

她将食盒里的汤盅端出来,放在赵清仪面前,一股鲜香顿时扑面而来,确实是从赵家带过来的。

赵清仪扫了一眼,淡声道,“多谢三妹妹好意,但已过酉时,我不进食。”

在岭南做了三年外室,她时常在这个时辰给李彻洗手作羹汤,哪里晓得赵清仪的习惯,闻言尴尬地笑了笑,“三年未见,妹妹不太清楚姐姐的规矩,是妹妹唐突。” 不过檀月还是很机灵地上前将汤盅端走,“三小姐好意,奴婢先替奶奶收下了。”

赵漫仪挤出一丝笑,袅袅坐下,视线不自觉在屋中逡巡。

原来不止出嫁前,出嫁后,她的堂姐生活依旧优渥,瞧瞧这揽月阁,银屏金屋,富丽堂皇,摆设物件哪样不是价值连城的金贵之物?

反观自己,同样是赵家女儿,出嫁的待遇却天差地别,赵清仪可以嫁给前途无量的探花郎,自己去被那狠心嫡母安排给一个病秧子冲喜,早早就让她做了寡妇。

若非她自己争气跑去岭南给李彻生了骏哥儿,她就要被赵清仪一辈子踩在脚下,可这三年的日子,她和李彻过得依旧不如这堂姐舒心。

这偌大的李家,凭什么就赵清仪一个人享受?

赵漫仪心中愤愤,早忘了三年里,罗氏送去岭南的银子就跟流水一样多,最后这些钱不还是花在她和儿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