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愿意!我当然愿意了!”
罗氏生怕赵清仪反悔,点头如捣蒜,“只是,你怎么会……”
“婆母觉得我别有用心?”赵清仪挑眉反问。
“我不是这个意思……”罗氏略显尴尬地移开目光,那个孩子已经从厢房里出来了,和玉袖站在一处。
赵清仪顺着视线看过去,冲李骄招招手,那孩子便跑了过来,“母亲。”再看罗氏,犹豫半晌,作揖道,“祖母。”
罗氏一瞬心花怒放,对着李骄左看右看。
该说不说,这孩子虽然生得像玉袖,可罗氏依旧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儿子的影子,确实是李彻亲生的没错了。
这些年来,罗氏几乎都快忘了这对母子,不见时不觉得有什么,可见着了,她便忍不住疼惜这个孩子,毕竟是她彻儿膝下头一个孩子,又是男孩儿,能回到李家,她自然宝贝着。
连带对赵清仪也没有一开始那般刻薄了,至少在子嗣上,二人想法是一致的,再者,赵清仪实在富裕,孩子若过继到她膝下,将来这孩子科举读书要打点仕途,还是娶妻生子时要出重金下聘,都有赵清仪操持,不必她和李彻费心筹谋。
罗氏清了清嗓子道,“既然你有主意,与这孩子有缘,那便依了你,顺便抬玉袖做贵妾,择日……不,即刻开宗祠,行过继大礼!”
毕竟是对李家百利无一害的事,虽不知赵清仪打的什么主意,罗氏还是希望这件事尽快定下,以免横生枝节。
赵清仪等的就是这句话,只是她算了算时日,“婆母不必着急,良辰吉日我已提前寻人算过了,就定在后日,六月初三如何?”
上一世,李彻紧赶慢赶,就是在六月初三晌午过后才回到家中。
这一世,她就要在李彻抱着那个奸生子回府当日,把李骄过继到膝下,让李彻和赵漫仪的打算彻底落空!
第12章 那她为李彻生的孩子算什……
“好好好!”罗氏满口应下,当夜让人准备起来。
所幸李家嫡系就剩李彻这一脉,京中并无族老宗亲,至于旁支宗族,罗氏向来不愿走动,过继之事倒也用不着请旁支的人,只由罗氏一人说了算。
初二当晚,仆婢便将祠堂打扫干净,备下香烛纸钱,酒帛牲畜用以祭告祖先,玉袖也换上了一身体面长衫,与李骄一起站在赵清仪身旁,只等天一亮就去官府报备,立下文书。
到了吉时,罗氏不敢有一刻耽误,在官府之人的见证下,将李骄的名字纳入族谱,焚香磕头,自此,七岁的李骄便是赵清仪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了。
赵清仪在文书上签字画押后,看着李骄冲自己行拜礼,心头一块石头总算落地。
木已成舟,等李彻抱着与赵漫仪的孩子回来,再说什么都是无用,毕竟过继的事儿可是他的好母亲罗氏主动要求操办的,要怪,也怪不到她头上。
在场之人个个喜不自胜,赵清仪顺便将府里最后一处空置的院子琉璃斋拨给玉袖,而李骄还是继续与玉袖生活在同个院里,每日只须按时到揽月阁请安便是。
一切琐事安排好后,赵清仪没有回房,而是在前厅坐着,像是在等什么人。
罗氏与李素素正高兴,索性陪她坐在一处,打算商量李骄开蒙读书之事,玉袖则在一旁奉茶倒水。 赵清仪看了眼日头,漫不经心地说,“家中没有私塾,又只有骄儿一个少爷,依我看,不若送到赵家族学,与赵家郎君们一起读书,婆母觉得如何?”
能送去赵家族学,无疑又替李家省了先生的束脩,罗氏哪有不愿的道理?
连连点头,“如今你掌家是越发得心应手了,这些事,你自个儿拿主意便好。”
赵清仪面上含笑,她心情不错,并未揭穿罗氏那点心思,接过玉袖递来的钧窑天青盏,葱指捏着茶盖轻轻撇去浮沫,以袖掩面啜饮。
看她不紧不慢的样子,罗氏与李素素对视一眼,不敢再像从前那般大呼小叫,只耐心地等,等了许久,没等到赵清仪的后文,却是等来了门房小厮的声音。
“大、大爷回来了!大爷回来了!”
厅中几人除了赵清仪,皆倏地起身,罗氏面上大喜,“我儿回来了?哎呀,今儿个真真是好日子!”
李家不仅有嫡长子了,李彻也回来了。
李素素同样高兴,搀着罗氏就要往门口去,只有玉袖见赵清仪不动,便也没动。
她小声问,“奶奶,咱们……不去门口相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