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镇上又不大,附近的村子也就那么几个,陈槐从出生起就住在这里,大部分人他都见过。
本镇的人,陈槐就算不认识,看着也会觉得眼熟。
方夏确实是个生面孔。
风在吹着,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坐在阴凉的河边,吹着风,说着话,钓着鱼,其实也挺惬意的。
也就是在这个下午,陈槐知道了方夏是从隔壁菖兰镇的村子里一个人跑出来的。
她外婆去世之后,舅舅舅妈一家都不待见她,所以她只能走。
但她胆子又小,不敢跑得太远,就来了云江镇。
阳光越来越柔和,风越来越凉爽。
金灿灿的夕阳渐渐铺满了河面,波光粼粼。
鱼钓也得差不多了,陈槐收起钓竿,看向坐在一旁的方夏:“我要回家了,你是继续在这儿坐着,还是?”
方夏站起身来,她都没发觉,她就这样在河边跟陈槐一起待了一个下午。
“我也回去了。”
陈槐一手提着装鱼的桶,一手拿着东西,顺着阶梯往上走。
他的摩托车就停在旁边的一家杂货店门口。
“你帮我看着鱼。”走到车边,陈槐把桶往地上一搁,往店铺走去。
方夏看着他的背影,在后面喊:“你干嘛去?”
“等一下,我马上就回来。”
陈槐走过去,不知道跟店老板说了些什么。
不一会儿,他就拿着两个塑料袋回来了。
“给。”陈槐把塑料袋往方夏手里一塞,指挥她,“把袋子撑一下。”
“哦。”方夏揉搓了一下袋口,撑开塑料袋,方便他往袋子里放东西。
陈槐先把桶里的水往袋子里倒了一些,又放了几条鱼进去。
两个袋子都装好,陈槐让方夏提着其中一个,然后自己提着另一个袋子,拿去送给了杂货店的老板。
他走回来,收拾了地上的东西,把车钥匙插上,打燃摩托车,一副径直就要离开的样子。
“欸,鱼!”方夏以为他忘记了,好心提醒。
“送你了,”陈槐回头深深看了她一眼,扔下一句,“你拿回去,晚上和赵婶她们一起吃。”
话音刚落,他一脚油门,车子就蹿了出去。
那副不正经的模样,看着痞帅。
但眼神,分明又是严肃的。
方夏看不懂陈槐。
但她总觉得,他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才对。
第6章
方夏就这样一头雾水地提着一袋子鱼回了赵婶家。 赵婶开了门,惊讶道:“哪来的鱼啊?”
“陈槐钓的,说送给我们吃。”
“好耶!”小敏忙不迭地跑过来,“我最喜欢吃这种河里钓的鱼了,跟街上卖的不一样。”
方夏和赵婶一起处理鱼,准备晚饭。
陈槐钓的是黄骨鱼,这种鱼个头小,但味道鲜美。
以前,方夏也常常跟外婆一起去山边的小水沟抓这种鱼来炖汤喝。
外婆把处理好的鱼放在铁锅里,煎得两面金黄,倒入一大碗开水炖着。
再把自家做的豆腐切上几片放进锅里,出锅前撒上一把绿油油的藿香叶。
香气就从厨房飘出来了,满院都是。
可是,这些都是好久好久之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方夏,没有了外婆,还只能住在别人家里。
虽然赵婶对她很不错,但她还是觉得不自在。
她生怕自己会做错事、说错话,会让人讨厌。
另一边,陈槐也在做鱼汤。
灶台下的柴火烧得很旺,煎好的鱼在沸腾的水里翻滚。
他不肯让奶奶帮忙,一个人把饭菜都做好,端上桌了,这才去屋里叫奶奶来吃饭。
这些年都是这样,从陈槐会做饭起,只要他在家,他就很少让奶奶动手做饭。
他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地大事,唯有在这些小事上努力减轻奶奶的负担。
多做几顿饭,多洗几个碗,多劈几块柴,多挣几块钱。
陈槐盼着自己多做一点,奶奶就能少做一点。
-
新一天的太阳升起了,阳光穿透山间的薄雾,洒向静谧的土地,照着地里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