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林晓慧起来去上厕所,见王秀明蹲在马路边上拿着个草在地上画。
出来了见他还蹲着,就上前问 "秀明,你不去上学在这儿干啥呢 "? "晓慧姐,我不想回去,我妈和二姐总是吵架。这不惹的我妈昨晚揍了她一顿,今早她不见了 "。
林晓慧劝了两句,见王秀明不听,自己先回家了。
吃过饭,洗碗刷锅,家里卫生收拾好去将军巷。李一峰在那儿等着,林晓慧说了要发面。李一峰拿出老面引子用少许水泡开,林晓慧煮牛奶,牛奶煮好晾凉。让李一峰开始和面,面和好后放在一边发面。等着发面这段时间,林晓慧说了自己这是最后一次教他了,自己做到九月底,以后怎么做就看他们几人了。李一峰很是吃惊 "师父你为什么不干了,是我们做的不好么 "!林晓慧看着眼前这个大男孩,思虑再三,终于下了决心告诉这个孩子一些事情。林晓慧郑重的说 "李一峰,我下面和你说这些话,你谁也不要说,包括你父母记住了 "。李一峰很严肃的说 "师父你和我说的话,我绝不会传到第二个人耳朵里,你放心 "。
"好,我告诉你,我们现在干的是投机倒把的事,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虽然我们是为了赚钱,可这事政府是不允许干的,一经发现是会被劳改的。我是不赞成摊子往大的做,但这件事由头哥说了算,我只是希望你们几个要时刻注意安全,不要有侥幸心理,若出现意外先保护好自己 "。林晓慧把自己想说的话一股脑儿的说出来,心里轻松了不少,原来害怕的是自己呀!想赚钱又不想担风险,恐怕说的就是自己这种人吧!
"那师父,既然是投机倒把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做 "李一峰反问林晓慧。 "为了赚钱 "林晓慧看着李一峰说着。 "我知道这事的风险很大,也知道这事后果很严重,可我们退不出去了 "李一峰皱眉说。
"只要想退就会有办法,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解决此事 " 林晓慧说完去看面发了。
面发了,林晓慧指挥着李一峰去揉面,揉搓面拉开有膜就行了,团成小剂子用盆盖住二次醒发,醒发好的面剂上,刷了一层蛋黄液,放入烤炉里烤。
时间到了取出,林晓慧拿了一个掰开尝尝说 "时间上再往后延二三分钟试试 "。李一峰点头答应着,两人把东西收拾好离开将军巷。
回到家,已经过晌了,不做饭了和晚上一起吧!
林晓慧换下衣服开始拔菜秧子,还是做菜种的先留着,看着黄豆忽然想喝豆腐脑了。
明天去买盐卤,打豆汁。等不及了现在就去买盐卤,林晓慧换下衣服锁上门,挎着布包去供销社,问售货员有盐卤吗? "有 "得到肯定的答复,林晓慧买了一毛钱的盐卤回家。
第二天如愿的吃上豆腐脑了,可惜自己家里没有石磨,要是有石磨自己可以做豆腐。幸亏也就是想想而已,自己的警惕心减弱这可不是好现象。
到九月份了,林晓慧把黄豆都拔了,开始种大白菜、胡萝卜、萝卜。 这天早上又听到敲锣声,林晓慧饭也没吃就出去看是怎么回事,就听到有人大喊去水井屋子那里开会。返回锁上门,就朝水井屋子那里走去,大家伙三三两两的议论这又是怎么了。 "开会了,开会了 "张大妈喊了两声,接着说起开会内容:原来是光头又朝我国沿海地区发动反攻了,虽然没有得逞,但是这个行为是不能容忍的,要坚决扞卫我们的胜利果实。
解放军同志在前方保家卫国,我们后方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工作,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张大妈激情澎湃的声音在这个早上格外的响亮,鼓舞着每个要去上班、上课的工人和学生,大家伙都表示做出好成绩来建设祖国。
每到这种场合,林晓慧就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没有当代年青人的热情和激情,是自己天生冷血还是不想融入,想想应该是不肯吧!
散会后,林晓慧没有和街坊们一起往回走,一个人在后面慢慢的走。考虑着要不要提前去上班啊!最后决定还是按照原来说好的,满十八周岁时去上班吧!
回家又温热了玉米糊糊喝了,洗着碗想明年自己就十八周岁了,运动也要开始了。自己找个当兵的嫁了,最好是能随军的那种,是不是就能避开那些你斗我斗的事来。越想越觉得可行,决定找个当兵的人结婚。
拿出打的que子准备纳鞋底,先用旧报纸剪出鞋样来,再比着que子剪出来,用白土布裁出布边和鞋底用浆糊粘上。自己做两双鞋,一单一棉。锥子扎透鞋底,用粗针带着麻线穿过,使劲拉拉麻线,再开始下一针。
买粮日子到了,两双鞋子都做好了。挑着水桶出门时碰见王秀娟和王秀明了,王秀明喊了声 "晓慧姐 ",王秀娟把头一扭拉着王秀明往前跑。
林晓慧排着队听着八卦,她很喜欢这种平淡、简单、知足常乐的生活,那种热血沸腾的日子是真的不适合自己。
大娘婶子们的八卦主角永远不会缺席,不这家嫁女儿,就是那家娶媳妇,说来说去又转到老孟太太身上了,说她已经起不来了,看着不大好。林晓慧听着心说这家事真多,基本承包了八卦头条。
李嫂来送钱了,林晓慧接过钱数数装起来。李嫂说 "妹子,你真不干了 "!林晓慧笑着说 "嫂子,不干了,我娘临走时都讲好了,明年我去厂里上班 "。
李嫂走后,林晓慧拿出钱来再一次点了一遍,两个月一千多块钱啊!这钱赚得提心吊胆的。摊子铺的太大了,不懂遏制任由发展,会后悔的。幸亏自己结束合作。
第17章 介绍
虽然和头哥结束合作,但是林晓慧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因为李嫂家的几个孩子都还在干着,希望几个孩子能平安退出。
天开始冷起来了,林晓慧去买了四个大花篓筐,把粮食放进花篓筐里。倒出缸来准备以后用来积酸菜。
瓶瓶罐罐和菜干也都放在花篓里。
回屋后拿出兔皮来比量着做坎肩。迟迟没有下剪是没有合适的布料做面,放下兔皮,去卧室开了柜。柜里放的是她娘的衣物,这些衣服应该是她娘没结婚前穿的,保存的很好。林晓慧一件件的翻看着,都是丝绸皮毛之类的衣服。在柜最下面摆放着小纸包,林晓慧好奇的拿出来打开,是香云纱,纸包里面写着。又拿出来一包打开是织锦缎。林晓慧把上面的衣服都拿出来,数数一共是十八个纸包,十八块料子,其中有一块上面写着祝小女慧百日贺。
林晓慧心酸不已,也不知是自己的感情还是原主的,反正看着这些布料感慨万分。这是一个母亲给女儿置办的嫁妆,林晓慧有这段记忆,好像是她爹去世以后,有次娘俩说闲话,聊起了女子出嫁时的嫁妆除了被褥,还有衣料。她娘当时笑着说 "衣料啊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到了年纪保管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 "。
叹口气把纸包原样放回,又把衣物放回去摆放整齐。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又把衣物拿出来,没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再次把衣服进去。衣服对就是衣服,林晓慧拿起衣服闻了闻,有股淡淡的香味。林晓慧把柜里,里外检查一遍,竟然一根钉子也没有,是个榫卯樟木柜。
怪不得这些衣物保存的这么好,林晓慧拿起一件白色蕾丝旗袍,林晓慧突然想要穿上试试,自己换上非常合身。去照镜子,巴掌大的镜子映出一张笑眯眯的脸,大大的杏核眼配在圆脸上,给人一种娇憨、清纯的感觉,就像只小白兔似的。
镜子太小看不见穿上身的模样,小心脱下来叠好。找出包袱把这些衣物都包起来再放进柜里。兔皮坎肩先不做了,等年下再说吧!
一晃来到一九六六年的元旦,林晓慧没想到李一峰几人这么顺利的退出来了,他们要走了,李一峰来和林晓慧告别说要回川省老家,家里爷爷病重,以后他们不回来了。
送走李嫂一家人后,又迎来了火柴厂的周干事,这次周干事给她带来了一个意外。周干事要给她介绍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八卦主角老孟家的儿子孟斌。
据周干事介绍这个孟斌有四个姐姐,都已结婚生子。孟斌今年二十六岁,在疆省当兵,有三个儿子,妻子因病去世。这次是因为他母亲身体不好,提出想看着儿媳妇进门,才委托自己帮着介绍对象。
林晓慧说 "不会是那个红光后街的孟家吧! "周干事说 "小林,你都知道了 "。林晓慧说 "周姨我想知道,你为什么给我介绍呢 "? "小林,我不瞒你,孟斌同志提出这次要家属随军,疆省那地方很是艰苦,要找个能吃苦耐劳的、独立、能照顾好孩子的就行,不挑长相 "周干事接着说 "你自己生活三年了,我听说你喂过兔子,兔子没有病死、冻死,这就说明你是个细心的人。余下两条不用我多说了,三年独立生活,喂兔子打草都得付出。我也是多方考虑才介绍你,也是觉得你很符合孟斌同志的要求,你觉得呢 "?
林晓慧简直是无语了,介绍军人很好,可是带着三个拖油瓶这感觉不太美妙。 "周姨,我能考虑考虑再给你答复吗 "?林晓慧问周干事。 "可以,小林我给三天时间,你想好后尽快通知我 "周干事说完就走。
林晓慧都不知道应该考虑什么,第一反应就是不行,凭什么自己要找个老男人。冲动过后,又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这事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是什么。有利的就是能随军,但是后续是有三个孩子、去的是艰苦的地方、还是个老男人这些不利的条件。
要愁死了,拒绝的话可不好开口,这年代介绍对象就是奔着结婚去的。领袖说过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这事传出去,人们不管你谈没谈过,反正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答应吧!自己不甘心。不甘心什么,就是觉得嫁给个带着孩子的男人,委屈了自己。至于孩子林晓慧没有觉得自己委屈,反而觉得孩子可怜。
直到晚上睡觉前,林晓慧终于决定同意此事。若是运动来了,家里有些东西保不住。林晓慧别的不怕,就怕林家大伯和三叔,他俩知道当年的一些事情。在运动来之前离开这里,把东西完整的带出去,避开这场争斗才是正事。 第二天吃过早饭 ,林晓慧去火柴厂找周干事,跟传达室大叔说找周干事,大叔让她等着,自己进去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