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三郎跟村长打过招呼,让村里巡逻队巡山的时候,多少注意点,看有没有人往那边去。
对此老爷子也知道一些,听俞三郎这么一说,便知道谭家的贵人为的什么来了。
老爷子也没多问,倒是问了好些乡试的事儿,俞三郎和俞松一一回答着。
“好啊,我年轻时在铺子里,每到科举时节,看到那些读书人来来往往便心生羡慕,想着若是有一天我也能去考一下就好了。”
“我没那个命,我孙儿考上了,往后我也算是老太爷了。”老爷子回忆着年轻时的向往,心酸又满足的感叹。
“爹,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您和娘把身体养得棒棒的,瞧好儿吧!”俞三郎给老爷子鼓劲儿。
“嗯,可得好好养着,我还等着小松去过那金銮殿,回来给我讲一讲皇帝是个什么模样呢~”俞老爷子点点头,有些神往的看着俞松。
“……”俞三郎和俞松同时沉默,然后看了一眼红豆,然后笑了。
俞红豆没在听爷几个的对话,她正扒着自家娘亲身边,听她跟贺氏还有老太太说着田满满和俞薏米的事儿。
“真跟老四长得一样?哎哟,这将来可怎么嫁人呐。”俞老太太听说田满满生的女儿跟四儿子长得一样,第一反应不是喜,而是拍腿。
俞红豆忍着笑看她奶,不愿意承认此刻的自己心里很爽。
“女大十八变,小时像爹,长大像娘,奶奶您不用担心。”贺氏听着这话不太像样,即便四房没在也帮忙找补了一下。
贺氏对着许氏和红豆笑:“咱老俞家还真没有长得难看的。”
“来年我们小直也该启蒙入学了,村长找了之前弘扬的一个同窗把村学堂又办起来了。”
贺氏跟许氏赞叹了一番俞松的厉害之处,转而说到俞直身上。
俞红豆盯着贺氏的脸看了几眼。
之前总听娘夸奖贺氏人善且会做人,这会儿见她提起俞直,脸上只见欢喜不见其他,若是真心,想来俞直应该不会变成原着中那个小绿茶了。
刚刚许氏给几个孩子拿了些吃的,俞直带着两个妹妹守着在摇篮里的弟弟,在正房门口分着吃东西呢。
这会儿听见自己的名字,转头对着贺氏一笑,拍着小胸脯保证。
“娘~等我进了学堂肯定好好学,将来也跟三叔一样,考科举当官,给娘争脸~”
在场的大人都听见了,童声稚语之后,迎来一片笑声。
俞榛就是这个时候回来的,他早起被桃溪村一户人家拉过去治病,忙活到现在。
刚进村就有人跟他说三叔一家回来了,他加快脚步回来。
一进门就听见儿子拍着胸脯说大话,顿时就笑了。
“三叔,三婶,小松,红豆,你们回来了~”俞榛脸上带着笑拎起儿子进门,跟三房打招呼。
俞红豆看着眼前一脸开朗的俞榛,回想当初那个木讷沉闷的大堂哥,暗中感叹五年时光而已,对有些人来说,却恍若隔世。
第229章 三房二房话家常
对于大房曾经做的事,三房没有翻篇,可对大房的态度,却已经云淡风轻。
包括眼前的俞榛,大家坐在老爷子老太太跟前一起谈笑风生,可彼此都心知肚明,情谊却是不复存在了。
他们没有在老宅留饭,只跟老爷子商定什么时候摆席,连着摆两天,让全村的人一起乐呵乐呵,然后便告辞了。 回到自家,俞二郎夫妻和俞栗夫妻已经在门口守候了。
“想着你们就得先去老爷子老太太那。”孙氏乐呵呵的上前招呼。
“是,小松乡试过了,给老爷子报喜,二哥二嫂,稍后家里摆席,你们也来帮忙啊。”许氏拉住孙氏的手,一脸兴奋。
比起刚刚在老宅,显然此时许氏的高兴更真实。
“好小子!咱家出息了。”俞二郎一巴掌拍在俞松的肩膀上,然后搂住俞三郎放声大笑。
“这就是举人老爷了?”俞栗跟他爹换班,上前一步端详自己这个堂弟。
“恭喜三叔三婶。”俞栗的妻子沈氏一手拉着一个孩子上前贺喜。
俞栗和沈氏已经育有两子,长子俞寻,四岁,次子俞步,才将将两岁。
俞红豆觉得俞家下一辈人的名字取得很有意思,大堂哥家都跟着“直”走,弯弯曼曼是直的对应词,竖则与直异曲同工,一听就是兄弟。
二堂哥家中的孩子目前来看应该是以长度单位命名。
不知将来哥哥家的孩子又该用什么命名,俞红豆好奇又期盼。
二房跟三房自来亲近,知道三房家里有客,干脆拉着他们去二房院中叙话。
俞二郎跟弟弟聊了几句,问了几句俞松考试的事儿,便抛下兄弟和侄子拉着侄女去了他的工具间。
“二哥已经走火入魔了。”俞三郎看着哥哥和女儿的背影小声吐槽,心里又妒又羡。
妒二哥手巧,羡二哥能帮上女儿的忙。
“我娘说,自打爹碰上红豆来找他后,整个人都鲜活了。”赚的也多了,俞栗乐呵呵的想到。
俞二郎和俞红豆才不管他们背后蛐蛐,俞二郎现在看到红豆就双眼放光,看到墨守归的时候,虔诚的差点把他老人家供起来。
虽然被人膜拜挺舒坦,但对于轻微社恐的墨守归来说,这样热情的俞二郎让他浑身别扭。
所以除了指点之外,墨守归轻易不出现在俞二郎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