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第102节(2 / 2)

“本不是什么大事儿,你们特意来一趟……是认识我们?”谭蒙骜没注意后方的官司,想得是刚刚兄弟二人看自己的眼神,直白的问了。

许家兄弟微微一怔,大概是没想到这位贵人是这样直率的性子。

犹豫了一下,许老大向前一步:“是,我等曾在京城见过贵人您一面。”

“当时我们兄弟跟在成王府世子身侧,距离较远,七公子怕是没注意。”许老大脸上带着谦卑的笑容,语气却不徐不急。

俞红豆看了自家爹一眼,这对许家兄弟给她的感觉可不一般,能把儿子教导成这样,显然她那个无缘的二舅舅应该也不是个普通人。

俞三郎不动声色的回了女儿一个回去再说的眼神,心里亦在赞叹,许家人真是不一般。

且不说妻子那位手段阴毒的嫡母,便是小时如混世魔王般的许家嫡子,似乎也并非表面那般简单,果然是绿林世家么?

没错俞三郎从岳母口中得到的关于许家的秘密就是,许家并不只是一个乡绅,他们曾经还是绿林中有名的土夫子。

许家虽然表面上已经转型为乡绅,但暗中似乎仍与一些神秘的势力有所往来。

俞三郎也更加留意许家的一举一动,试图从其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他的女儿,在这过程中也逐渐成长起来,开始懂得家族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利益纠葛。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俞家父女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呢……

自此以后,俞三郎对许家越发关注,试图探寻这个秘密背后更多的隐情。他发现许家虽然表面上已经转型为乡绅,但暗中似乎仍与一些神秘的势力有所往来。 第191章 许家背后的秘密

真说起来,启朝的建立,许家也算是推手之一。

当然也就占那么一点点比例。

现在端坐在堂的安和帝,祖上乃徐州人,前朝之初曾得封景王,不过非世袭王爵,到了安和帝父亲那一代就已经没有爵位了。

安和帝父亲是位守家的能人,家里虽然没了爵位,但家业富庶殷实,有祖辈留下的根基人脉,守在徐州也算一方霸主。

前朝后期,皇帝昏庸无道,宠信奸妄,召集能人异士,借着庆贺生辰、皇子降生等理由,向各地搜刮珍宝。

准备建造得月楼和升仙台,来修长生不老术。

作为知名的富户,安和帝家中自然少不了要被邀请。

当时的安和帝作为家中长子,为人豁达且心胸宽广,最擅与人交往,所以前往京城献礼这种露面的事儿都是他去做。

也是因为这次献宝,让正在联合盗墓的许家和其他绿林势力注意到了徐州这个地方。

安和帝当时已经接手了家里的势力,他一走,家中老少便基本闭门不出。

许家和绿林势力踩点之后,决定趁着安和帝回来之前,去盗掘景王墓,也就是安和帝的祖坟。

不知道是老天想给安和帝多增加一些磨难,还是赶巧,许家和一帮绿林进入景王墓时候,天上忽然降起倾盆大雨。

许家和绿林在墓中三日,外面便连续下了三天。

待他们完全破解机关进入主墓室的时候,山崩了,水流夹杂着泥沙石料从山上倾泻而下,直奔徐州城。

徐州城本就三面环水,背靠连绵的青山。

连续三日的大雨,水位上涨,本来凭借山峰的地势可暂时躲避,未曾料到,靠山山崩,城中百姓一下遭殃。

安和帝家中只剩下老少,饶是留下有人手保护,也被冲击的不轻。

这边还没缓过劲儿,城中有人鼓动百姓闹事,直冲城中富户乡绅,要粮要钱还要命。

天灾人祸集结在一起,便是家中奴仆甚多,也遭了大罪,安和帝的母亲便是因此受惊而一病不起。

俞三郎收回思绪,决定回去就先把这件事跟安和帝说了,他现在的表现就应该是对安和帝的身份有猜测,但不敢肯定那波人。

不然能叫谭家三个公子叫祖父且这样亲昵的人,他还联想不到,就不是藏拙而是露蠢了。

这边许家兄弟的表现却对了谭蒙骜的胃口,他母亲是嫡长公主,父亲是谭家人,从小身边就没少过趋炎附势的奉承人。

家教使然,谭蒙骜不会像看蝼蚁一样看待这些阿谀之人,但也没看在眼里过,通常他很烦这些人说话,大多时候不屑理会他们。

眼前的许家兄弟却有点不一样,他们的言行表现,让你明知道在捧着你,却有种被当做朋友相待那种捧。

如果俞红豆知道谭蒙骜的想法,肯定会啐他一口,这不就是贱骨头。

此时此刻的俞红豆关注点根本不在许家兄弟身上,谭燕临正在安和帝背后给她递纸条。

“想不想去楼下问问那说书人?”谭燕临拿着的是摆在包间里当装饰的纸笔。

“问啥?”俞红豆接过谭燕临手里的毛笔画了个问号,忽然想起好像问号这个标点还没问世。

“问问还有别的线索么。”谭燕临回。 俞红豆看了一眼还在跟许家兄弟唠嗑的谭蒙骜,一脸无趣但目光深沉的盯着许家人的谭狼曋,略微点了点头。

这场闹剧因她跟爹而起,可道歉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人想起他们。

还不如跟谭燕临出去转转。

俞红豆扯了爹爹的袖子一下,指了指谭燕临,又指了指门。

俞三郎看了谭燕临一眼,见他颔首,知道对方会看顾女儿,也就放心的让她跟着去了。

对于谭家这三个公子,俞三郎没什么不放心的,且不说他们身后跟随的护卫,就他们自己本身身手也不差。

两个人的动作,其实没有瞒过在场的所有人,饶是安和帝背后的小动作,他也清清楚楚,所以二人出去也不是偷偷摸摸,而是正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