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曹家那边给他的解释合情合理,俞三郎跟谭白鹿报告时会把他们淡化掉。
如果曹姐那边不来,或者解释的比较敷衍,那么俞三郎便有另一套说辞了。
而这套说辞,虽然不会伤害到曹家,但对茨沟村肯定也没什么好处就是了。
俞红豆不知道她爹心里百般盘算,满心都是兴奋和期待。
后天四月十七,他们进城就是对铺子的最后检查,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商铺会在四月二十正式开业。
到时候得弄热闹点,俞红豆暗暗思忖,脑子里把后世商店开业用到的花篮、彩旗、鞭炮、锣鼓这些通通筛选了一遍,最后决定都安排上。
最好在北城门外的码头附近弄上一场,让来往过路的商船客船都能听见和看见……
下午俞红豆去老宅,第一次被老太太给叫住了。
“奶,喊我啥事儿?”俞红豆对她奶奶这个人印象很淡,因为老太太基本不搭理她。
对俞红豆这个小孙女,俞老太太一直不怎么接近,说不上讨厌,但这孩子从小七灾八难的,她觉得活不长。
既然注定是个养不大的,那就没必要多牵扯,免得到时候伤心。
前面孩子被柳氏害得落水,俞老太太心里曾经对小孙女多了一丝怜惜。
不过后来三房不饶人,逼得老头子分了家,她心里又开始不痛快。
没迁怒,但那份怜惜也跟着消失了,老太太对俞红豆这个小孙女又恢复到了不怎么搭理的状态。
忽然叫住俞红豆,主要是为了大孙女。
老太太倒不是多稀罕大孙女银杏,主要是大孙女平日跟个鹌鹑似的躲着人走,难得一次出来求她。
想着大孙女马上要出嫁,老太太到底还是心软了。
“这两天家里预备你四叔成亲的事儿,人来人往的,你大姐在家不得劲儿,让你大姐先去陪你住几天,等你四叔成亲了再搬回来住。”
老太太不是商量的语气,她不认为这是件什么让人为难的事儿,也不认为跟个小孩子有什么可商量的。
之所以没跟三儿子和儿媳妇说,是因为大孙女说,小孙女自小有主意,小孙女同意了,疼爱的她的三叔三婶自然没意见。
老太太想着有道理,而且从心里上讲,她其实也有点怕被三儿子和儿媳,小孙女人小,跟大孙女又是亲堂姐妹,应该好说话点,没曾想小孙女直接给她来了个当面拒绝。
“奶,不行啊,这两天庄子上的男庄仆要来,还有小姑父他们,也是这两天就到,大姐干啥不去找二姐住啊,二伯家又没有外人。”
俞红豆摇头拒绝甩锅三件套,开什么玩笑,不管这位大堂姐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心思,就只俩人大眼瞪小眼的就足够尴尬了好吗?
说起来,为啥大伯一家又忽然对她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难道大伯想让她爹给大堂姐出嫁妆?
俞红豆看着她奶的脸刷一下撂下来,也顾不上多想,直接跑出去找救兵:“爷,我奶说让我大姐去我家住,该不会想让我大姐从我家借钱出嫁吧?!”
俞老太太:“……”
她不是,她没有,别瞎说!
第114章 高弘扬的同窗们
“别听你奶说的,你大姐又不是没有爹妈,上你家住什么。”俞老爷子就在门外,早就听见屋里祖孙俩的对话了。
他拉住小孙女,从门口往屋里瞅了一眼,跟自家老太婆对上眼后,老爷子给了她一个“你看吧”的眼神。 早上大孙女小心翼翼的跟老太婆求说,想去三房小孙女那借住两天躲躲清净,他当时就知道不能成。
偏老太婆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儿,大孙女要出门子了,姐妹俩亲香亲香也挺好,没准老大和老三家还能借着这个缓和一下。
老爷子冷笑,但劝不动老太婆,干脆就等着看她吃鳖。
看吧!撞南墙了吧!
三房这俩孩子都鬼精鬼精的,怕是老大一家子加一起都摆弄不明白他们。
也就是现在年纪小,等再大些,估计连满肚子小心思的老三都不及这俩孩子精怪。
俞老太太狠狠瞪了老头一眼,看什么看!都是你给惯的,原来这小丫头话都不敢说的。
俞老爷子无辜的缩回头,看了一眼已经跑去玩狗的小孙女,又看了一眼大房的窗户,默默的烦恼,得催催老大,让他赶紧搬走。
俞红豆也看了一眼大房的窗户,有心想去直面感受一下大堂姐的茶艺,顺便打个直球,问问她到底想干啥。
不过俞红豆到底忍住了,她爹最近要操心的事儿太多了,这时候再跟大房起冲突,她怕她爹分心。
回家路上俞红豆有了意外收获,一把青杏。
指甲盖大的杏子,将将才长成,里面的杏核还是软的,杏肉脆爽,味道极酸,不过回家切开,用糖腌制一个时辰,就是村里孩子们难得的零嘴。
杏是麻赖子家墙里伸出来的,麻赖子似乎好些日子没回来了,门上的锁头都被雨淋锈了。
钱三妹看小姐盯着杏子馋的咽口水,乍着胆子扒着门往院子里看看,确定没人后顺着墙头拽了两把,撸了七八个杏子,拉着小姐就跑。
俞红豆第一次做“贼”,哪怕知道麻赖子在家也不会在意这几个杏,心里依然有点发虚,但又觉得刺激,忍不住一边跟着钱三妹跑一边咯咯咯的笑。
“小姐,你先尝尝,爱吃的话,等明儿我跟姑姑上山去摘一点,上次去打草,我看到咱们家后山不远的地方就有一颗野杏树。”钱三妹气喘吁吁的停下脚步。
见小姐非但没有喘,反而十分悠哉的边跑边啃青杏,钱三妹觉得自己早上也该跟着小姐一起在家门口跑圈才是。
不然往后跟在小姐身边跑腿儿,还没有小姐跑得快,岂不是让小姐失望。
“尝尝就行了,吃多了倒牙,你也吃。”俞红豆咔嚓一口,咬了一半青杏,脸上眉毛眼睛嘴巴齐齐拧巴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