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第44节(1 / 2)

哎,可惜她不会做焖酥鱼,现在盐巴又贵还限量,不然做成鱼罐头或者咸鱼卖到大江大河稀少的地方,肯定有人买。

俞三郎终于是没忍住笑,拿手指着女儿:“你就是懒,嫌弃鱼刺儿多,鱼肉最养人。”

不过也想到村里和山里的河流,俞三郎是赞同女儿的说法的。

“逢年节,你们若抓了大鱼便送两三条过来,我按市价给钱,100条鱼便卖了吧。”俞三郎也没说死,好歹过年过节添道菜,自己不吃,爹娘哥嫂的总要吃的。

“也别只等这年底卖,跟鱼贩子商量好,若谁家有席面订鱼了,你们就给他捞,挑他想要的大小捡,然后小的就扔回去。”俞红豆又插嘴。

她想起家里上梁时候订的鱼,三十条鱼贩子凑了好几次才凑足,庄子里鱼多,即便不能一次凑足,两次也差不多。

“是,小的回去就跟城里城外的鱼贩子打声招呼。”段庄头丝毫没有被俞红豆指点的不悦和震惊,反而有些兴奋。

小姐就是聪明,不只会做花香角皂,还知道找鱼贩子分批卖鱼,这样鱼价也能涨上来点了。

俞红豆若是知道段庄头心里话,必定要翻他一个白眼,几百条鱼都等着年底一起上市,人家可不拼命压价么。

父女俩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给段庄头吩咐,段庄头跟点头娃娃似的,就知道“是是是”,但嘴角的笑却越扯越高。

后面的鸡蛋和粮食,俞红豆就不管了,因为钱四妹已经找过来,说蒸锅冒气了。

俞红豆带着钱四妹用竹筷子把菊花一朵一朵小心的捡出来,摊平晾晒到玉米秆做成的盖帘上,送到院子中阴凉通风的地方风干。

通风的地方有个用木板定的简陋长案,上面陈列着俞红豆试验做的角皂,两小盖帘的菊花放过去,简陋的长案上变得拥挤又混乱。

“得让我爹做个养蚕那种架子才行。”俞红豆想起那种一层一层的架子,嘟囔了一句。

“小姐,这个简单,段园就会做。”钱四妹给小姐推荐同来的伙伴。

段园此刻正跟着伯伯在俞三郎跟前听吩咐,听见小姐喊他,急忙看向二人。

“去吧,肯定是红豆又想到要做什么了。”俞三郎摆手,示意段园赶紧去。

段庄头激动的心都要从喉咙口跳出来了,小姐又想到新的东西了?是比角皂更好的东西吗?

他终于知道主家为什么把庄子给小姐了,这小姐就是个金娃娃啊!

段庄头在那边兀自激动感叹,这边段园干的活却没他伯伯想的那么高端。

俞红豆把自己的需求给段园说了,之后又跑到院子西边的厢房。

昨天回来的路上,俞三郎说既然庄子的人要来做角皂,干脆把西厢房空出来,中间砌灶台,用来煮皂角。

左右两个房间,放材料和做好的角皂,同时也给庄子来的人做卧房。

俞红豆除了自己的房间之外,便又多了三间工作间,不过这三间工作间现在还空荡荡的,床和炕都没有一个呢。

“下午就让孩子爹找人把炕和灶搭了,今晚炕不干,就委屈你们先搭个木板床忍一晚。”许氏正带着钱氏在厢房里放东西。

她刚才看钱氏带的被褥实在有点不像样,把搬家之后,一家几口淘汰下来的被褥翻出来给了钱氏。

“不委屈,太太,这新房就给我们住太可惜了,我们住柴房就行。”钱氏有点战战兢兢,她没想到主家这么和气,愿意给他们搭炕,还给他们被褥。

“……”面对如此卑微的钱氏,许氏第一次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第83章 老实忠厚的二房

二房的房屋已经建完了,因为俞二郎和儿子都会点木匠手艺,家具也没全去家具店买,父子俩上山拉了根木头回来,在院子里叮叮咣咣的干活。 孙氏则带着女儿里里外外的收拾,三房上梁给公婆二老一人做了一套衣裳,他们二房也不好空手,孙氏跟丈夫商量,便给老两口一人做一双鞋袜。

俞三郎在家门口骂俞四郎的时候,二房只有胡桃在,她扒着门把事情看了个全场,等晚上悄悄的跟她娘说了。

孙氏呵了一声,交代胡桃只当不知道。

这么多年,孙氏早就看明白了,老大一家再不争气,那在老爷子老太太心里也有一份。

而多年不见的老四,小时候还看不出来,这次回来竟成了里外不分的白眼狼。

这样的人,即便当了官,除了名声,对家里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孙氏不往上凑,也不让丈夫跟儿女往上凑。

只有三房,一家子聪明人,因缘际会一飞冲天,态度却越来越和气,办事也越来越圆滑大方,让人明知道他另有目的,却也愿意接受。

比如建房这件事,为什么老三拉着他们二房一起,孙氏在背后琢磨了好久,才琢磨过味儿。

一来为了跟老大和老爷子老太太别脚,让他们知道,分家原因不在三房,而在大房。

二来俞三郎怕忙起来家里无人照看,有兄弟比邻而居到底便宜。

不过这事儿二房也不是没好处,建房买材料跟着老三一起买便宜了不少,后来老三用了些材料补回来的都是双份。

而且不得不说,孙氏跟许氏这个妯娌相处起来更合拍,也更舒心。

一大早的隔壁来了一辆驴车,上面满满登登的放了一车东西还有几个人,然后便听说衙门里的小松立了功,得了一个县城一个庄子。

庄子多大暂且不知,但带着不少庄户,小松这便遣了庄头送几个人来,帮爹娘干活。

有那么一瞬间,孙氏心里闪过一丝嫉妒,可看看在院子中沉默的跟着他爹一起刨木头的儿子,孙氏还是平了内心的波澜。

老话说:命中注定。

她孙桂枝和俞诃都只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普通人,没有什么大聪明,更没有什么能力,又凭什么指望儿女能出息给自己争脸?

孙氏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说服自己,到了中午才拎了一块肉菜送到隔壁三房添菜。

“二嫂来的正好,正要找你们吃饭。”许氏刚好走到大门口,跟妯娌迎了个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