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第28节(1 / 2)

一吊钱等于一两银,眼下近五十两银子就没了,相当于分家只得了三亩地半片山。

然而她爹一点节制的意思都没有,还在那兴致勃勃的掐着手指列请客名单和菜单。

“咱村里现在总共一百五十六口人,算上里正和其他亲朋好友,一桌十个人,得二十桌酒菜。”

“不能满打满算,怎么得预备个二十五桌的菜份出来,有几桌还得备好点。”

许氏点头,丈夫算得明白,村里人吃席,一般都是通知全村,除非是世仇,不然没几个不来的。

俞红豆想着她爹最后那句备好点,估摸着应该是给哥哥预备的,甭管有没有人来,总归备下点好,于是也跟着点头。

俞三郎见妻女不像刚才面容严肃,轻笑一下继续往下算。

“菜色咱们不用太出奇,免得村里人送礼为难,一般村里规矩是四凉四热两汤,荤素各半,咱们再加两个甜菜,凑个十全十美。”

“这样算下来,一桌大概得二百五十文,二十五桌得六吊多,酒得预备三十坛,一坛一百文,要三吊钱。”

“加上请宴席师父和帮工得一吊钱,合起来约莫得十一吊钱。”

要不还是找机会把背包里那二十两上交吧!这是俞红豆听她爹算完账之后的第一反应。

她咋才发现,她爹这么能花钱呢?按说她这个穿越的才应该视金钱如粪土啊。

看来还是得挣钱!再苦不能苦父母啊!

她爹这么花钱还不是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俞红豆决定把之前想的做香皂做玩具做香的计划列一列,看哪个好实现,获益多,排个序。

房子盖好了,城里的家具也该收货了。

三天前俞松就跟谭家三兄弟带着从二袋山娘娘庙井下的密室里凿下来的壁画,以及在井水中掏出来几件金器回县城去了。

临走之前俞松留下话,家里房子盖好后,叫泥瓦匠到城里通知他一声。

到时候他带着家具店的伙计一起把订好的家具送回来,免得他爹还得跑一趟。

“不知道明天哥哥能不能回来。”会不会把她的庄子和房子的地契一起带回来,俞红豆满脸的期盼。

听说那颗夜明珠不但给哥哥换了一个学子的身份,还给自己换了一个农庄一套京城小住宅,俞红豆都要乐疯了。

值!太值了!

她是不晓得夜明珠在这个时代有多珍贵,也不知道随侯珠有多价值连城。

对于见过各种灯,甚至还看过几场灯光秀的俞红豆来说,也就是个会发光的大珍珠而已。

那么大的珠子不能戴,不能摆,埋在地里给子孙留着,换点能用的不好么?

或许对于他人来说,只换这么点东西,价值不对等,但俞红豆知足。

她现在就是个小乡巴佬,她爹她哥都刚起步,要什么自行车!

自行车确实没有,但俞红豆万万没想到,她哥回来的时候,不只带了两份地契,还带了辆马车。

“爹,这是师兄送得新居贺礼,老师和师兄说,等家里上梁必来庆贺。”俞松咧着白牙,跟父母报喜。

这年头,就是牛和骡子毛驴都是稀罕物,不论是干活还是运货,都少不得这些牲口,虽说当今废弃了吃牛肉犯法这个条例,但市面上也基本没有卖牛肉的。 作为军备物资,马,就更难得了。

俞红豆前两天刚刚偷听养牛的两家大叔吹牛,说马得二十两银子一匹,这还有价无市。

这谭白鹿挺会做人的嘛,俞红豆啧啧称赞,心里给这位县太爷发了一张好人卡。

这张好人卡让谭白鹿直接官升两级,当然,这是后面的事了。

第56章 马与骡子论短长

上梁定在三月二十八,还有六天准备时间。

俞红豆跟爷爷请了假,跟娘亲一起去镇上赶集,订购席面菜品。

一同去的还有二伯母二堂哥,明儿他们家就开始建房了,得预备些菜。

“二嫂,石料泥沙什么都到齐了吗?”许氏问妯娌。

因为俞三郎的无节制,家里盖房超出不少预算,石料泥沙都是暂时用了二房的。

房子盖好之后,俞三郎立刻就去重买了还给二房。

不过最近春耕结束,盖房的人开始动工,材料有点紧张,都是分批给的,所以才有许氏这一问。

“都齐了,你二哥又定了点,想着跟你们家一样弄个短檐,不过我们不盖门房。”孙氏笑呵呵的回复妯娌,目光不离正前方。

他们今天出来坐的正是谭白鹿送的马车,赶车的就是二房的俞栗。

“二伯母,你放心吧,二哥稳当着呢。”俞红豆以为二伯母不放心头一次赶车的二堂哥,小声安慰她。

“嗐,我不是担心他,我就是瞧着这马好看,你说长得跟骡子差不多,这马咋就看着这么精神呢?”孙氏摆手,她哪是看儿子,看马呢。

哈?俞红豆瞅瞅因为自己夸奖而挺得奔儿直的俞栗眼见的颓了,忍不住捂嘴乐。

“我瞧着也是,可能是马头顶鬃毛长,显得脸小。”许氏不知道是迎合妯娌还是真心认同,也跟着点头。

俞红豆叫她们说的也跟着瞅,然后拿眼前的马跟家里留下的骡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