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她的青春,她的前途、家人……

陈玉壶的胃口好像突然就没那么好了,身边的丫鬟嬷嬷关心:“夫人怎么了?不合胃口吗?” 陈玉壶扬起笑脸,摇摇头:“没有,今天的菜不错,给厨房赏。”

顺便这封信拿去烧了吧!

指尖挑出一张信纸,屋子里的丫头都低头,不敢多看。

方嬷嬷微微躬身,双手接过,“奴才办事儿,您放心。”

说完,嬷嬷就拿着信纸出去了,就在外间当着一众小丫鬟的面,把信纸点了。

陈玉壶一个人沉默的吃着锅子,配着果子露。

最后还把旁边站着的人都赶了出去,让她们在门口站着。

说是配着果子露,其实就是度数很低的酒。

喝了也不会醉人的。

服侍的人也都习惯了,自家夫人现在习惯自己偶尔喝点小酒。

她们觉得这样会享受生活的夫人,比从前总是盯着两个姨娘的夫人好多了。

起码不再喜怒无常。

吃完了饭,看着丫鬟们流水似的进来。

一群人在动作,偏生还没有什么声响,又排成队出去了。

然后贴身的丫鬟进来给她拆卸头环,疏通了头发。

陈玉壶坐在烧着地龙的房间里,摆了摆手。

多余的丫鬟就都退下去了。

等到陈玉壶换好了寝衣出来,就只剩下守夜的丫鬟在了。

丫鬟熄了灯火,守在了外面的榻上。

陈玉壶则躺进了自己柔软的被窝里。

不知道第多少天,古代贵妇日常新鲜劲儿过去了,是开始思念电灯的陈玉壶。

古代晚间的娱乐,真的是少的可怜,太无聊了。

第19章 找个大儒

冬日里陈玉壶也带上家里的女孩子出去赴了两个宴会,为了让孩子们松快松快。

在彻底冷下来之前,她还带着家中的姨娘和孩子们去了山上一趟。

跟老太太请安,也为了请老太太回家,说是天冷了。

这当然是做给外人看的了。

但是陈玉壶确实也带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方方面面都替老太太考虑到了。

老太太当然不肯,她不好好待在庙里,她的宝贝小儿子就要被影响了名声,乃至官途。

说不动老太太,陈玉壶也干脆不说。 她走一趟,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和孩子们,还有两位姨娘能松快松快。

带着一家人,结结实实在山上住了十几天,才又带着家人返程。

该做的礼数她都做到了,再有什么不好的风言风语,她可不答应。

山上的日子其实不赖,有钱在哪里都过好日子。

清雪一片,从厢房里出来,望去秋日萧索加上白了的山间,别有一番味道。

陈玉壶每天花时间跪在大殿里念经,打发时间,也修身养性。

得了主持一句:“施主慈悲。”

从这儿起,陈玉壶就是信佛的慈善人儿了。

至于到底信不信,当然只有陈玉壶自己知道。

不管是写经书还是念经文,对她来说都是为了打发时间,磨磨性子。

姨娘也都跟着有样学样。

看遍了山中的景色,安顿好了老夫人,陈玉壶又带着一家人回去了。

家里高床软枕,是很舒服,园中的景色也精致,虽然比山间少了几分野趣。

但是整体严肃清静的气氛在,还是有点压人,待的久了,人的性格真的会受影响。

冬日里,陈玉壶亲自出城去了书院,看过了两个因为辛苦读书都瘦了的两个小子。

她有一万句叮嘱想说,却还是什么都没说,古代人早慧,都是大孩子了,她说的太多并没有什么用。

他们远在书院,她也帮不上什么忙。

到时两个男孩儿很懂事,“母亲不用惦记,我们专心读书辛苦点也是应该的,只要家中一切都好。”

“这你们放心,家中一切都好,我带着全家前些天去了山上给你祖母请安,你们祖母身子骨也硬朗,只是不肯跟我回家。

林清浊不说话。

林清柏说:“祖母既然不愿意回家,甘愿待在寺庙祈福,那也是祖母心系父亲和家国,是祖母的一份惦念,母亲不必多劝,只要祖母身体健康就好。”

陈玉壶点点头。

他们祖母是怎么上山的,陈玉壶没瞒着他们,家里的孩子都知道。

只是老太太这些年立身不正,怎么补贴二叔的,他们也都看得见。

看过了他们,陈玉壶还去了一次威武将军府,提前递了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