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 / 2)

王妈有些迟疑地看向余静秋,余静秋微笑说道:“以后冯家的事,珠珠做主。”

听到这话,王妈吃了一惊,随后又想到小姐嫁给了军官,那身份确实不一样了,太太让小姐暂时做主家里的事是为了庇护家里吧。不过,等少爷长大了,这当家的权利应该就会交回来。

这么想着,王妈就站起了身,恭敬地对冯明舒道:“小——”

“叫我明舒吧,王阿姨。”冯明舒再次提醒。

“好,明舒,”王妈改口,自己都笑起来,“还是不大习惯。”

“以后就习惯了。”冯明舒笑道,将信封放到了王妈手上,“王阿姨,我是想托您照看我冯家的祖宅。”

王妈一听忙又把信封推回去:“就这点小事,哪里还需要另外给钱?就那么两间房,我嘱咐我小儿子每年顺手打扫一下就行了。”

说起来,冯家与王妈是沾亲带故的,因为祖辈都在滨城远郊的小王庄生活,后来冯家发达了,搬到了滨城,不过冯家几代人一直对小王庄很关照,情分也就延续下来。

往年,冯家产业还在的时候,小王庄有不少人到厂里做工,后来解放了,那些人也留在城里当了工人,吃上了供应粮。

公私合营后,为了避嫌,冯家与那些故旧不再有明面的联络,只是每年会回一趟小王庄的老宅。

冯老太爷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阔气以后老宅没有扩建,甚至没怎么修整,依旧是两间石头混着垒土的房子,只是把草棚顶换成了屋瓦顶,看起来跟村里大多数房子没有差别。

当年老太爷的原话是,留着旧屋让后辈每年过来住几天,体会到先辈创业的艰辛,才不至于养出纨绔子弟来。

港城某纨绔子弟,忽然打了个喷嚏。

第69章 回老宅扯虎皮

在冯明舒的劝说下,王妈终于收下了信封。

当天,一家子收拾了行李,跟王妈一道前往小王庄。

往年,冯家多是三四月前往,那时春暖花开,一家子当是踏青了。

今年提前出发,天气冷,行李还特别多,这年头又不好雇车子,只能公交倒班车,再倒驴车,这一路上就显得有些兵荒马乱了。

一向乐观的小明雪,挤在驴车的行李堆里,此刻都忍不住跟身边的姐姐嘀咕:“姐,咱们带的行李太多了,要是姐夫在就好了,他力气大,前天晚上姐姐你喝醉了,姐夫一下子就把你抱起来了。”

小明雪说到姐夫眼睛发亮,而冯明舒脸上热了,醉酒那一晚是她不愿回忆的羞耻事。

“明雪别担心,到了村里头,有的是人帮你们搬东西。”王妈笑呵呵安慰道。

也确实如此,驴车到了村里,王妈招呼了自家儿子儿媳,还有几个关系不错的邻居帮忙搬东西,就是村里人干活有些粗手粗脚的。

王妈赶忙提醒:“都小心点,别把东西摔了。”

“余同志回来了?这次是要住下吗?”大队长得了消息,赶过来询问。

余静秋唤来三个儿女与大队长见过面后,笑着回道:“是打算住上一两天,要给大队长添麻烦了。”

“啥麻烦不麻烦的?现在还没开春,队里没啥活,你有啥事尽管去大队部找我。”大队长笑呵呵说了番客套话,就把目光转向了冯明舒,“大姑娘,听说你最近结婚了,男方是个当兵的,这次他没陪你过来?”

黝黑朴实的大队长,眼底的光却是很亮的,透着探究。

冯明舒仿若未觉,脸上露出一丝娇羞说道:“他本来是要送我们的,不巧赶上了军校特训,十天半个月才能出来,我们不好等他,就先过来了。”

大队长一听“军校”二字,眼睛更亮了:“你爱人还在军校?那自然要以学业为重,等他学成毕业,必定前途无量。”

冯明舒并没有否认大队长的恭维,只是有些忧愁道:“他再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也不知道到时会分配到哪里,离滨城近不近,要是远的话,我随军过去了,可能就没法每年都回来一趟,这老宅说不定会成为蛇鼠窝?。” 要随军,那级别至少得是个副营,对方又是军校毕业,升职也快,说不定以后能成为军区首长,他们这村子也能跟着沾光。

大队长算得清楚,脸上的笑容更深了:“这算啥事?有叔当这个大队长,哪能让你们这老宅被蛇鼠侵占了?村里的那些调皮小子,我也会叮嘱他们,不让他们随意进去捣乱。”

“那就多谢大队长了。”冯明舒连忙道谢。

“谢啥?你爷爷当初还跟我一道喝过酒……”

一番寒暄叙旧,双方的关系亲近了不少。

冯明舒又适时以晚辈身份送出了节礼,一方推让后,大队长收下了,就立马招呼好几个大小伙子过来,帮忙把冯家老宅上下打扫一番,通了炉灶,担了井水,还给搬来了能用十来天的柴火。

大队长媳妇亲自送来了一些白菜、萝卜、土豆等菜蔬。

村里不少人家给送来鸡蛋,山货之类。

这些东西不好给钱的,节礼又没备下太多,冯明舒便拿了糖果瓜子散给帮忙的人,又拿出红包发给了那些送东西之人身边带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