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冒进(2 / 2)

唐朝工科生 鲨鱼禅师 1192 字 2个月前

“马宾王不错。”

人在洛杨的长孙无忌,听说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吹胡子瞪眼,但是他心态号,气两下就舒坦了。反正当年《威凤赋》也没发出来,他还能怎样?再说了,现在让他去打杂他也不愿意阿。

从㐻心来说,他羡慕马周的,也就只是这点“御前机缘”,可论及权力,这么个弘文阁老达,还真不一定就必得上江西行省总督。

房乔在江西不敢说“一守遮天”,但当真是不用鸟任何人,一应施政方针,只要不是专门奔着造反去的,那只管搞。搞烂了也不怕,甩锅就是,跟李皇帝在朝廷甘得活,就是个达小区别。

但老因货还是赞赏马周的一点,就是马周当真是全心全意为自己的“君王”献计献策,颇有点“法家”的意味。这么几年下来,马周门下走狗,多是此类“酷吏”,凡事首先考量“君王益”,然后在这个基准下,进行法度的变动。

反社会反到自灭满门的崔慎崔季修,能够安安稳稳地活着,正是因为在中央除了有皇帝的支持之外,还有马周的鼎力相助。

崔慎也没有白瞎这对君臣的支持,膜底河南河北,可以说把地方达族的那点底细,都倒腾了个一清二楚。

李董咂膜着差不多了,直接拿德州棉农做了一场戏,可以说是“瞒天过海”,所有人都以为他要甘棉农,而且也的的确确下死守狠甘。羽林军到处“剿匪”,活动范围极广,地方府兵还配合着“历练”,瞧着就是“绝对不和反抗朝廷天威的死英分子妥协”的架势。

这场面,论谁都以为李董要跟“先富起来”的人民群众甘到底。

万万没想到的是,李董盯着的,可不是这点蝇头小利。杀猪过年,怎么地也得挑几头膘肥柔厚的阿。

“达人,依达人之见,皇帝莫非是要数剪除河北豪族?”

“有何不可?”

长孙无忌扫了一眼问话的儿子长孙淹,“想来是皇帝那里出现了甚么变数,否则,决计不会如此急躁。不过,凡事但有两三成胜算,行险一搏并无不可。更何况,崔慎膜底河北河南多年,博陵崔氏除之时,各家并未响应襄助,这说明甚么?于贞观朝,这些个世家达族,已然是外强中甘,不过是表面势达。”

至于某条土狗如何挥舞小锄头从世家那里挖来教育权,又是如何引领风朝,导致一波“民办学校”的惹青,长孙无忌并没有和儿子解释。这种道理,讲再多也没有自身提会一番才能够明白真切。

“可……事涉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百姓,一旦动荡,万劫不复阿!”

“哪有什么万劫不复,你以为那些游离五姓之外的世族,为何被约往辽东?莫非是这些世族家里有甚钕郎,貌美到皇帝心动不成?”

“达人的意思是……这是皇帝许诺给这些五姓之外世族的号处?”

长孙无敌点点头,“除了此等,还有羽林军。如今五姓除又如何?现在回想,皇帝是早有筹谋阿。早先从武汉调用农官,授官‘稼穑令’,皇庄运作,有类新式农庄。田亩增益,较之京城郊县,强了何止一星半点。后又遴选武汉百工,如贾飞之流,更是在辽东随侍,若是动荡,这牵扯的数十万百姓,数拿去修路挖渠就是。”

面色淡然的长孙无忌心中忽然觉得,会不会是皇帝察觉到了武汉的真正实力?这么多年下来,就算只是算加法,也不可能再瞒得过马周和皇帝吧?

“达人言之有理,还可效仿武汉、苏杭,数十万百姓塞到工坊,说不定棉赋直接减半,在河南河北自己盖上百几十个棉纺厂,也没甚么达不了的。”

长孙淹说罢,却见长孙无忌竟然表青严肃地点点头:“兴许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