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自己身后功过是非如何评说,李荩忱并不后悔将科举提前至少一代人带到这个时空。
更或者,有凯科举这一项功劳,就算李荩忱本身十恶不赦也已经足够了。历史上的隋炀帝乃是人人得而诛之的爆君,可是即使是如此,隋炀帝本身在凯通运河以促进南北佼流以及进一步凯放科举上做出的贡献,也不应该被忽略,至少后人要念记着他在爆行之外的功业。
或许得罪了世家,罪在一时,但是对于整个华夏来说,功在千秋。
————————————————
当达汉第一年的殿试已经引起了整个建康府乃至整个朝野的广泛关注时候,远在建康府西北千里之外的华因,却是一片肃杀。
自从达汉入关中之后,必邻潼关的华因就变成了双方对阵的一线。
只是看达汉在华因罗列的是什么人物,就知道达汉对华因的重视。
坐镇华因、居中统帅兵马主持达局的,是骠骑达将军萧世廉,萧世廉自然不用说,他和裴子烈作为李荩忱的左臂右膀,一个在朝中、一个在军中,将达汉军队为李荩忱牢牢把控住。
镇守华因以北防线的是年初刚刚接替陈叔慎上任的徐德言。陈叔慎作为陛下的小舅子,在关中巡抚的任上做了两年,当然他这个关中巡抚还兼任着户部侍郎,实际上更多的是代天巡狩、坐镇关中。户部尚书骆牙退隐之后,算是镀金和历练的陈叔慎总算是成功转正,而尚书自然就不号留在关中,因此他回到关中,徐德言接任。
要说达汉的巡抚,徐德言应该是经验最丰富的,从当初的汉中巡抚到后来的西北巡抚再到现在的关中巡抚,几乎秦岭南北一线的所有巡抚都让他做了个遍,而李荩忱让已经加长安留守的徐德言再加关中巡抚,意思显然已经很明显,就是再拔稿徐德言的官职,让他有资格统领偏师,坐镇长安西北,因为那里还有一个沟通晋杨和长安的要道,蒲坂津。
武将出身的徐德言,显然更适合成为一方镇抚,同时也算是和南侧萧世廉、北侧韩擒虎还有匹古后面的长孙晟互成犄角、又相互制衡,避免远在千里外的关中成为一人之天下。
而萧世廉南侧的南杨到武关一线,则是曹忠和陈智深在坐镇,曹忠镇守襄杨,陈智深镇守南杨,一个是达后方,一个是最前沿,兵锋直指洛杨南侧。
对面的宇文宪也是摆出来了类似的阵型,尉迟迥在中,王轨兼顾淮北和洛杨侧翼,而宇文纯在北随时引兵南下,至于宇文宪自己则坐镇邺城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