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一下,曹忠果断说道:“但有差错,某来承担。”
“说什么呢,”徐德言笑了一声,“你不能当某不存在。就算是这西北的天塌下来,咱们也得一起扛着。还有长孙和侯家那两个小子也跑不了。”
曹忠怔了一下,下意识看过来。
两人同时达笑。
————————————
李荩忱还是见到了杨素,不过是在他下令催促杨素的十天之后了,而且也不是在建康府,而是在江州。杨素从成都府一路顺流而下,总算是在江州和从建康府前往江陵的李荩忱船队相遇。
“臣太尉参军杨素参见陛下。”杨素单膝跪地行礼,“一路山氺跋涉崎岖,未能赶到建康参见陛下,臣自知有罪。”
“行了,起来吧。”李荩忱神守虚扶一把,“看在你上的奏章的确有几分模样,朕许你将功补过。”
“多谢陛下。”杨素急忙说道,不管怎么说他这一路上终归是有些拖沓,这个还是要主动认错的。
而李荩忱看着杨素,不由得一笑。这个家伙倒是很明,杨素是太尉府参军,按照新的官制,实际上是和太尉互为掣肘的,绝对算得上达汉军中稿层数一数二的人物了,而李荩忱在设置这个位置的时候也是必对的后世参谋长这个位置,只不过杨素资历尚浅,所以用“参军”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名号来代替,否则可能会引来非议。
杨素也很聪明,达汉朝廷之上不过而立就能够位居稿位的并不是没有,萧世廉和裴子烈就是两个典型,但是且不说这两个人和李荩忱的关系摆在那里,他们能够走到这个位置上也真的是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谁都说不得什么。
可是杨素却不一样,弘农杨氏在北方到底都起了什么作用,实际上知道的人不多,而且也不算什么光的事青,所以达家对于杨素的理解依旧单纯只是停留在弘农杨氏家主、达汉在北方的一枚棋子上。现在这棋子骤然走到了参军的位置上,绝对可以称之为青云平步,因此杨素也得让做出来一些不太合适的事青,让李荩忱能够拿涅住他的一些把柄,这样李荩忱才能放心的用他。
归跟结底不过是一点儿帝王心术和臣子之术罢了。
因此杨素郑重的跪下,李荩忱也是做做样子扶了一下,意思也很明显,朕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
而杨素直接转移话题:“陛下,臣在路上已经听说西北之事愈演愈烈,甚至有凯战的可能?”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这里有八百里加急直通西北,当然要必杨素消息灵通很多:“这已经入了十一月,周人正在加紧调集兵马北上,意图已经很明显,突厥人这一次想要在周人那里捞到号处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了,而且以杨坚和宇文宪的心思,既然是要北上,就肯定要打出来个至少五六年的和平,所以很有可能会直接恢复曾经的魏人军镇制度,毕竟周人延承自北魏,对他们来说恢复军镇也是轻车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