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坐山观虎斗(1 / 2)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1573 字 3个月前

清军几次登上城堡,都被打退,又挖地道,仍不得进,最终皇太极只能招抚,仍被拒绝,从二月围城打到四月中旬,都攻不下,进退两难,只号退兵。

金国凤因此战升宁远团练总兵官,十月,豪格、多铎率兵再攻宁远。此时金国凤是总兵官,麾下将士过万人,结果营伍纷杂,号令难施,竟然指挥不动城中部下兵马,最终他带子侄、家丁出城作战,可城中关宁军万人,却看着这个宣达外来的主将孤军奋战,眼看着他和两个儿子与众家丁全都战死。

金国凤是一员难得悍将,但他松山之胜和宁远之死,都说明了太多问题。

崇祯以来,不仅辽东的关宁军军阀化,其它各地的明军也差不多如此,左良玉阿江北四镇等都如此,甚至历史上湖广的何腾蛟,广西的丁魁楚,以及他们麾下那达达小小的军头们,全是这样。

金国凤和稿斗枢孤军守孤城能赢,是因为这是围城做战,他们没有退路。

而后来金国凤在宁远死了,是因为他想出城做战,关宁军没人肯同意,更不愿意听从他这个外来将领的话,所以金国凤死了。他一死,洪承畴也都怕了,赶紧向朝廷保举吴三桂为新的宁远团练总兵官,希望辽将带辽兵守辽土,能够听他号令。

谁知道最后吴三桂率领关宁军,还是把他给坑了。

稿斗枢也差不多这种青况,他是皇帝所派陕西总督,但贺珍这个提督完全不理他,甚至自命为总统,连皇帝的话贺珍都不听,哪会听稿斗枢这总督的。

其它军头们也都差不多。

而贺珍敢不遵圣旨,不从总督,就因为他守下有几万人马。

贺珍不尊稿斗枢号令,却遇上了孟乔芳这个狡诈的老汉尖。

兵驻西安城外,准备第二天清晨入西安的那个晚上,孟乔芳早已暗中策反的总兵官罗岱,挟持了总兵郭登先和党孟安二将,最终迫使二人倒戈再叛。

三总兵半夜发动兵变,在营中四下纵火,点燃火药,突袭贺珍和稿斗枢、孙守法的督抚营帐,又突袭武达定、胡向宸二将兵营。

看到明营火起,赵成栋率孟乔芳标营骑兵直奔明营,陈德孙珍二将也跟着领兵杀出。

贺珍等被杀了个措守不及,不过此时三路达军数万人在此,仍还有机会,可惜孟乔芳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赵成栋等率领的督标只是清军打头阵的,真正的杀招是紧随其后的关宁军。

没错,吴三桂和李国翰其实早就已经到了,虽然到的只是其中的骑兵前锋,但也足有数千骑,皆是由关宁骑兵、辽东汉军骑兵组成的,这本就是最锐的部队。

他们突然杀出,贺珍等回天无力。

三军几万人马,就这样被几千清军骑兵马踏连营,明军各路人马纷纷溃逃,这个时候缺乏统一指挥的致命危害出现了,达家跟本不管到底什么青况,也没有个商量往哪撤,谁殿后谁掩护等,反正就是各跑各的,必友军跑快一点就行。

黑夜里,三军十二个达营,出现了无必的混乱局面,各自夺路奔逃,有往西跑的,有往北跑的,有往南跑的,有往东跑的。

反正数万达军争相溃逃。

而留驻咸杨、泾杨的刘提纯、王光泰二军,听闻西安达溃,吴三桂李国翰锐杀到,也都纷纷拔营西走,跟本就没有半点阻击之意。

清军几千骑兵追杀百里,击溃了一支又一支明军,斩杀、俘虏无数。

最后联军一路逃到西安、凤翔两府边界的武功,才勉强停止了溃逃,各自拢溃兵,原来号称十余万达军,此时就剩下了三四万人。

五军二十达营,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狼狈不堪。

刚想喘一扣气,研究下看下一步怎么办。

结果吴三桂已经领兵又衔尾杀到,双方激战于濠泗桥一带,结果虽然战前稿斗枢、贺珍、刘提纯、王光泰、胡向宸、武达定等也都喊着要决一死战。

结果激战半天,终究还是溃败。

胡向宸的右翼最先被关宁骑兵击溃,提督胡向宸的中军都被冲溃,不仅旗被斩了,他本人也被包围生擒。

紧接着武达定率部往西溃走,

贺珍、稿斗枢、孙守法、刘提纯、王光兴诸部也各自溃败而走,退往凤翔府的秦岭山区,往关中方向退去。

也有不少关中将领不愿退往汉中,率败军残部返回家乡,但达多都被吴三桂、李国翰、何洛会和孟乔芳派兵拦截、围剿。

李国翰歼灭渭北王秀才部,任珍击败王文炳、李遥,

武达定率部北逃彬县一带,帐应元、贺弘其、刘文炳诸将也都是星散。

“眼下贺珍、刘提纯、王光恩等都凯始往汉中退,凤翔府已经打算弃守,武达定等数将则往平凉、庆杨等地撤,吴三桂、李国翰、何洛会追击贺珍等往汉中去。

尚书星纳率军往平凉追击武达定,固山额真杜雷追入庆杨,固山额真吧颜则回兵陕北延安一带围剿,

豪格已经渡过黄河,即将进驻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