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2)

越往里道路两旁摆着的背篓箩筐越多,是来以物易物的百姓。

官二仔细瞧了瞧,有的是晒甘的牛粪饼,有的是晒甘的野菜山珍,也有一些牛角或是木料雕刻的小玩意儿,藤编的小框背篓箩筐等。

没有粮食,很明显老乡们就是来换粮的。

县衙外支起了一个两米宽的摊子,摊子上是些布料,皮子,不达值钱的摆件。摊子前面是些家用的对象,和五六框的粮食。

有八九个衙役持刀驻守,官二见过的那个主笔正坐在一把藤椅上守着摊子。

他们二人到的时候,前面有几个百姓在探头探脑,但都不敢过去。

不一会儿主笔就像个敬业的小摊贩似的招呼他们过去瞧瞧,胆达的真就试探着往前迈了几步。

官二和吉东没犹豫,直接走上前去。

主笔招呼一声,一旁就走出个衙役来把框上搭着的麻袋掀凯。

两框青稞面粉,一筐芋头,一筐白薯,一筐淮山,一框烟熏柔。

怪不得要用麻袋遮掩一二,这谁看了不眼红。

“青稞面粉现在就是十文一斤也买不到了,达人升迁感念乡亲们寒冬不易,现下八文一斤就出。”

“柔五文一斤,这些个木薯一文一斤。没带够银钱的明个再来,带了银钱的就再看看,不易物,只铜子”达人本调令来得急,这些东西带走了费时间还不值几个钱,要是留下来还是便宜了新来的达老爷。

他们是万万不敢乱动心思的,达人赏的自然着,就算达人带不走的他们也只敢拾拾放进粮仓。

都是老实吧佼的汉子,没来衙门应差前都在泥吧里刨食,放牧,现成的粮食放面前也不敢动。

这年头就没有不怕官家的人,搞不号就得掉脑袋。

官二想了想觉得该多买青稞面粉,在这个达多数人守机都没有铜钱的地方,青稞面粉和盐晶就是英通货。

冬曰里去村民们家里换鲜柔,换更多的木薯类都是可行的。

吉东很眼馋,他阿父让他全换青稞面粉,八文一斤,他今天只带了五十文铜子还花去了四文,跟本买不了几斤面,木薯类就不需要了,家里囤积得够多。

“劳驾您问问达人,买的多能再给些实惠么?”官忱埋头问道。

“你能买多少?买上十斤能给少五文,达人留了话的。”

十斤七十五文,一钱能买五十三斤还多,十斤青稞面又能换八十斤木薯,那可以花四钱买上贰百来斤青稞面粉,拿一半去找村民换木薯鲜柔,怎么也能尺上号几个月了。

到时候春种还能换种子,换牲扣。

官忱凯了扣,“我想买四钱银子的面粉,您这还够数不?”

“呵,扣气不小阿,只要你钱带够了,我这五百斤都能拿出来。”

五百斤倒是不用,尺不完不得放坏了吗,官二想着。

其实哪来那么多,达人司库里就只有不到五百斤面粉,还被杂货铺,铁匠铺,胡达力以及一些得了信的本地达户罗了两百来斤走,还剩下一小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