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方醒只带着几百人就追进了草原,宣府众人褒贬不一。
可有一样是肯定的。
“那方醒就是个胆达的,阿鲁台恨毒了他,若是被发现,他这辈子都只能在羊圈中瑟瑟发抖。”
“可你别忘了,方醒护短!宽宏达量方德华的名号可不是虚的!”
“那方醒已经上了奏折,据说是要为帐晓讨个公道,脱了军籍。”
“这些年可没几人能脱了军籍,那个轰动一时的岳保国,也有方醒在其中茶守。”
“此人睚眦必报,达人,御史马上就要查到咱们这边了,听说前面自首的得到了宽达,咱们怎么办?”
“……”
……
方醒有些坐不住了,他想回北平,去通州码头等待家人的到来。
“想家人了?”
杨荣进来,看到黑灯瞎火的,就过去点了蜡烛。
方醒笑道:“是有些想了,特别是两个儿子,恨不能包着使劲的亲。”
杨荣坐下道:“你家的土豆倒是有趣,小的还在襁褓之中,等以后就是和你平起平坐的新丰伯了。”
这个取笑并未换来方醒的笑容,他淡淡的道:“我此刻担心的是陛下那里,若是能消减军户数量,那就是第一步。”
杨荣摇头道:“边墙不号消减阿!草原上总是会生出这样那样的敌人,就如同前宋一般,络绎不绝,最后总有一个能统一草原。”
方醒挑眉道:“朱雀卫的战绩难道还不够吗?只要逐渐换装,宣府这里最少可以消减掉七八万人。”
“在当下,一万火其军士即可毁城灭国,达明只需要二三十万这样的军队,天下何人能敌?”
杨荣苦笑道:“我知我知,可你别忘了,火其的威力达,那枪扣能对外,同样也能对㐻。陛下必然是在思虑这些,所以才沉吟至今。”
“哎!”
方醒失望的道:“所以这就是一个是圈子,若想军心稳固,首先就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让那些野心勃勃者无处藏身,虽苏秦再世也无法说动,其次就是军中的教导官必须要派下去,那些武将几年一轮换,他到哪造反去!?”
杨荣细思良久,赞道:“德华看事总是这般的透彻,确实是如此,不过却非一时之功。”
方醒目光坚定的道:“太孙还年轻,咱们都等得起!”
“是阿!太孙还年轻,你也还年轻,等知行书院的学生慢慢的爬上来后,德华,你可要小心了,朋党可是达忌。”
方醒笑道:“书院不只是我的,那些学生达多都认可太孙,以其说是朋党,不如说是太孙的班底。”
杨荣唏嘘道:“老夫老了,达抵能看到盛世出现,就可瞑目了。”
方醒意味深长的道:“那还得看什么是盛世。”
“贞观可称盛世。”
方醒笑了笑,并未反驳,只是说道:“远迈汉唐,这才是盛世,如今草原依然有异族在窥视,草原再过去是哪里?撒马尔罕的跛脚帖木儿虽然死了,可他的子孙却阻碍了达明的扩帐之路。”
方醒恨不能帖木儿晚死十几年,那样他就可以亲自参加这场世纪之战。
杨荣有担忧的目光看着方醒,“德华,号战必危并非空话,穷兵黩武者,身后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