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一十一 士人们对此眉头紧锁(1 / 2)

扩大招生之后,首阳山讲武堂毕业的学生数量也要大大增加,引入淘汰机制增强竞争性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对此,郭某人毫不含糊。

皇帝都发话了,底下人再怎么讨论结果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干脆就不讨论大方向,开始对一些细节上的东西进行商量。

郭鹏的习惯,把细节扣到极致,只要我把细节做的足够好,你违反规则的难度就越大,每发现一个,我还能填补一个,那效率就相当高了。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朝堂上开始对科举考试展开了热烈的议论和商讨。

寒门官员和黎庶官员的讨论热度尤其之大,大家都在商讨这样的科举考试能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来。

人数占比大大下降的士人官员们则显得忧心忡忡。

他们当然很少关注武举,主要把精力集中在文举。

本想着利用考试内容把持名额,以此继续增加士人官员的数量,可谁曾想,皇帝居然引入了那么多考试的不同内容。

又是农业,又是灾害,又是数学,甚至还有身体素质之类的。

这对于士人官员来说,难度颇大。

乐意习武的士人自然有,喜欢击剑的不在少数,可是,总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让他们去通过身体素质测试……

毫无疑问,草创之际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各方面的人物都占不到便宜。

无论是士人还是寒门还是黎庶。

大家都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要想真的占据优势,是需要准备时间和专门专向辅导的。

要突击学习农业,学习算数,学习灾害防治的知识,还要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