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心系百姓(2 / 2)

陈鱼跃至今还记忆深刻,虽然那篇文章并没有多么多么精彩华丽的词语,可就是那种真诚的文字才最能触动人的心弦。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那是看到最后会触动陈鱼跃心灵的文字。

虽然陈鱼跃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他从小跟爷爷一起长大,知道爷爷对总理的崇拜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陈鱼跃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是他爷爷陈昱却深有体会,爷爷一直都说当初面对那么严峻的形势,若不是总理苦撑危局,力挽狂澜,竭尽全力维系这一切,后果实在难以想象。

虽然也有人列举了例子,说联合国给总理降半旗不是“破例”而是例行公事,也有人说当时的秘书长那个短暂的反驳演讲是华夏人自己杜撰出来了。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个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杜撰出来的演讲故事里陈述的事情是真实的,总理和他的夫人的确没有留下任何的遗产,肯定会有剩的一些积蓄也都遵照嘱托交了党费。

也有人说那是因为他没有子嗣。

那么问题来了,在华夏这样一个如此在乎“把自己的一切都要传给自己儿子”的社会之下,他老人家劳心劳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谁?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和这个国家的人民。

比起现在陈鱼跃所见过的那些大腹便便夜夜笙歌的“官儿”,这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虽然苏和伟和总理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人,但是陈鱼跃在苏和伟的身上多多少少还是看出了“心系人民”的影子,不像是那些普遍存在的只是“心系”自己手中权力的人。

和那些人一比,苏和伟自然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啊,陈鱼跃会欣赏苏和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啊,老百姓们谁看到了都会和陈鱼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