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到银杏村之后,现代文明、传统习俗之间的完美融合,让潘石对这座小山村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而听萧江国所说,村子里的变化是从一年前开始的,是和他一位族叔分不开,因此潘石觉得有机会应该去拜访这位‘老人’。
不过,若是潘石知道,萧江国口中的‘九叔’,自己自认为的‘老人’其实是一个年级比自己还小一轮的年轻人,大概会惊讶得下巴脱臼吧?
从‘醉红尘’出发,一路上都能够看见马拉雪橇的身影,上面坐满了来自于各方的游客,这一点从夹杂着不同口音的方言就能够判断出来。
银杏村用于充当交通工具的马匹都是滇南特产的矮马,肩高不过120厘米,步伐较小,因此奔行的速度并不快。不过,这种在滇西北山区、雪域高原经受了长时间优胜劣带而留下的矮马却却拥有着非凡的耐力和温顺的性格,成为了马拉雪橇的最佳主角。
别看整个银杏村都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但是本科阶段攻读城市规划设计的潘石还是凭借自己专业眼光,看出了一些门道。
首先让潘石最想引注意的是,沿路两侧的沟渠即便是在大雪天仍旧在发挥作用,热气腾腾的山泉水奔腾不息。
几乎不用过多的猜测,潘石就知道这是银杏村的供水、排水系统,完美地利用了地势和山泉水之间的关系,巧夺天工。从这些沟渠的石材颜色以及磨损状况,潘石估计这套供水系统起码拥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这也就意味着,银杏村并不是毫无根基的新村落,而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与此同时,潘石发现整个银杏村拥有着完善的现代化路灯系统,而且这些路灯大多都采取了复古的风格,和周围古香古色的房子融为一体,而不是像很多城市那样,采取了高大上、统一的风格。
仅此两点,潘石就知道银杏村从古至今都有高人在背后指点,它今天突然声名鹊起,并不是偶然的。
当潘石一行的马拉雪橇路过萧家老宅的时候,恢弘的建筑顿时让他的职业病犯了,开始用专业的眼光审视这栋在银杏村数一数二的巨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