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闪一闪亮晶晶】:【怎么样?这些都是我的珍藏!】
【一闪一闪亮晶晶】:【我们女人,搞事业才是最香的!!】
【姜】:【。】
【姜】:【好的】
【一闪一闪亮晶晶】:【冲鸭jg】
【姜】:【为我们的友谊干杯jg】
从和戚星的对话框里退出来,姜觅雪又收到了项菲的信息。
【项菲】:【明力运动找到公司,指明说找你代言他们最近新推出来的女装品牌。】
【项菲】:【这可是国内最大的运动品牌,你怎么和他们搭上线的??】
【作者有话说】
明天还是0点更新~
以及后排强调一下,本文提到的那些微表情测谎的内容在现实中本身不具备普适性,有些微表情和动作确实会跟说谎存在显著相关,但百分之百的正确率是不可能的_(:3」∠)_
比如我写过眼睛右瞟是撒谎,但其实我本人右瞟是在回忆来着
犯罪学和心理学是涵盖面非常广泛的学科,本身远远不止追缉罪犯这一点,单就测谎这一项内容来说,曾经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事实上未经过训练的学生、经过训练的学生,和警方的探员在察觉他人谎言的正确率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都在50%左右,其实从理论上跟瞎猜的正确率相差不大
(然后经验丰富的警察对于没经过专门训练的嫌疑人,测谎准确的概率要高一些,测谎仪的正确概率差不多是百分之七八十,比起人为判断来说确实要高很多,但因为还是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误差可能,所以一般不采用作为判决的证据)
↑研究参考文献:
meissner, c. a.,kassin, s. m. (2002). “he’s guilty!”: investigator bias in judgments of truth
and decetion. la and human behavior, 26, 469–480.
第20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