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2 / 2)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655 字 3个月前

准确的说,不是李善长弔,而是中书省弔炸天。

前元以中书省总领百官、总理天下政务,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此外,元朝又于各路设置行中书省,分掌地方军政。而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也归于中书省管辖。

所以中书省的权柄极重。元朝丞相也都大权在握。诸如铁木迭儿、脱脱、燕帖木儿这些有名的宰相,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他们垄断了所有朝政,还拥有自己的军队,可以左右皇位继承,甚至到了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

都说过元朝百年而亡,至少一半是因为争权夺利、激烈内斗导致的混乱局势有关。而丞相独揽大权、皇权不振,便是导致内斗的结构性矛盾……

而本朝虽说是尽去胡风、恢复汉制,但政治制度有其强大的惯性,所以还是因袭元制,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领辖六部,管理地方行省。

六部的尚书,地方各省的长官,大事小情全都要向中书省汇报,然后由中书省禀报皇帝。

皇帝做出决策后,再由中书省向六部和各省下令执行,并进行监督考核,最后向皇帝禀报执行结果。

这就是大明开国以来的权力运行流程。可以清楚的看到,皇帝与中央地方的衙门之间,要有中书省才能联系起来,才能上传下达。

而皇帝没法直接接触六部,更接触不到地方衙门,只能向中书省发号施令,来间接管理自己的国家。

如果中书省与皇帝团结一心,就像开国前和刚开国时那样,皇帝自然感觉不到不便,反而能从繁琐的政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方针大计上。 旁人可能对朱老板这阵子的举动摸不着头脑,但朱标能看明白,父皇的出招很有目的性,一切都是为了赢得这场决战。

譬如明明是要跟李善长代表的行政体系掰掰手腕,父皇却一直在军队身上发力。

他先是把都卫改制都司,将军队从行中书省剥离开来。

然后与卫国公、魏国公联姻,保证军队不会跟着乱。

虽然卫国公的大女儿‘暴毙’,但这难不住朱老板,他居然让秦王妃认卫国公为父,改名邓敏。这样邓愈就还是秦王的岳父,联姻依然有效……